(作者:王萬江,世界華人文化名人協會理事?)到遂平工作多年,有幸結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給人生增添不少動力和樂趣——從他們身上汲取到很多有教益的精神財富。其中一位攻克尖端科技、有發明創造突出成果,又能把字寫出“花”、用筆畫出美景的多才多藝者。他就是“跨行發展皆出彩”的朱海山先生。
喜歡工業,熱愛技術工作
朱海山同志參加工作就在駐馬店地區設備廠,由于他愛學習、肯鉆研,不幾年就成了廠里技術革新能手。在工業自動化方面解決了《高頻技術》和《輝光離子氮化》這些技術水平高而難度很大的設備,受到多次獎勵。為此,朱海山晉升一級工資,并分別送到廣州理工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進修。畢業后,任設備廠技術科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由于動手能力強又做設計圖紙,1990年獲駐馬店地區優秀新產品一等獎,’91年獲河南省輕工業廳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同年還獲全國星火計劃一等獎。’92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93年獲河南省人民政府優秀新產品獎。
正是這忙碌又出成果的幾年里,他還刻苦學習,努力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于’90年獲得機械電子工程(函授)大學畢業文憑。
研究蛋白纖維
1994年,朱海山同志被調到糧食局工作,是為縣里要籌建華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該公司所立項目是要從大豆粕中提取蛋白質,并用其科學合成人造纖維——生產出像蠶吐的絲一樣的奇妙精品。首先是到濮陽與李官奇(全國大豆蛋白質纖維主要發明家)一起研究,從大豆粕中提取蛋白質、制成紡絲源液,用工業紡絲機紡絲。
在研究室里,他和李官奇廢寢忘食,承受著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打擊。用干紡法就試幾百次,最后還是沒有成功,他們就用濕紡法。用什么樣的設備呢?先后到過南京綠州蛋白質提取設備廠、北京維尼綸廠、山西晉城經緯紡機廠、浙江桐鄉真絲廠、上海三槍集團、湖南邵陽紡機廠等幾十家大型知名企業。通過“貨比三家”,經緯紡機廠的設備因自動化程度高、針對蛋白質纖維紡絲能力強等優點被選用。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全國第一家蛋白質纖維在遂平首家投產,受到國務院重視。紡織部幾次到遂平來指導工作,認定為全世界第七種纖維,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家金獎,世界金獎。朱海山從‘94年到2006年任該廠技術副廠長。該項目搞成功和這個廠在遂平建成,朱海山是功不可沒!
繼續研究,終有自己的專利
退休后,朱海山繼續發揮余熱,潛心投入科技攻關。2006年去安徽省阜陽市,,與韓曉根等人一同出資150萬元建立安徽省亞科植物蛋白質纖維有限公司。他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共安裝一臺(套)中型生產試驗機和兩臺(套)小型生產試驗機。在小型機上試過上百次,蛋白質含量從30%提高到60%。從無色的試驗到有色的,也就是像新疆種的彩棉一樣,能生產出不同顏色的、不同規格的蛋白質纖維。在中試機上試出像蠶絲一樣指標的纖維。經過有關權威部門鑒定,八項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進行試紡織,并進行針織和機織的試生產,做成的紡織品均達到蠶絲的部頒標準。于2008年獲三項知識產權,國家專利:
《玉米蛋白質有色紡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玉米蛋白質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大豆蛋白質有色紡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這三個專利李官奇先生是沒有的。比他的大豆蛋白質纖維有三大突破:1、有色紡纖維,即生產出來就是彩色。2、蛋白質含量提高30%。3、菜籽蛋白質和玉米蛋白質也可以生產蛋白質纖維。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土地逐年相對減少,化學纖維也因石油的緊缺而難以滿足需要。二十一世紀解決人類對紡織品的需要,就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工程。植物品種的改良和轉基因技術,可使糧食得到大幅度增產。工廠化大規模生產人工合成蛋白質纖維重要性就顯現出來,可將人們從傳統的種桑、養蠶、抽絲的半農半工事業中轉化為大工業規?;a。
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2008年,朱海山他們把研究所搬到合肥市。近些年,國家對中西部經濟發展的扶持,安徽又是東西結合部,合肥這幾年發展很快,對開發新產品的投資力度也大。他們在肥東成立安徽省華晨蛋白質纖維研究所。經過到上海東華大學、杭州絲綢工學院、蘇州東吳大學,向有關紡織材料方面的專家、教授請教,到知名品牌企業——上海三槍集團學習和做社會調查研究后,他們更增強了信心,決定拓展研究領域,深層次研究蠶吃桑葉轉化為蠶寶寶肚子里的蛋白質液的構成。利用計算機高科技研究其幾十種氨基酸的排列組合。解決怎么才能人工大規模的合成這種蛋白質液,并使之能夠工廠化生產蛋白質纖維。這期間更重要的是增強信心,敢于向科學高度進軍。在研究所墻壁上貼有:“攻城不怕堅,攻關莫畏難??茖W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钡臈l幅,時刻激勵自己。在心底樹立起一面搞科研要有“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精神旗幟!
制作原液時,他們加入各種顏料,使之能生產出各種顏色的服裝面料。既要試驗出對人體健康有益無害的色素,又要保證鮮艷度、色牢度。各項指標都要通過有關權威部門的檢測鑒定,達到國家標準。色牢度達五級,做成服裝常期不退色。
2010年更艱辛的科研攻關是大豆蛋白質有色紡納米材料纖維。在制作源液時,將納米材料按科學配比,加入適量的溶劑,用高科技手段使其相互溶合,制作能紡出納米材料的纖維。這種纖維材料用途極廣。第一、做成內衣面料。以這種面料做成的內衣,穿著可以促進人體內的血液循環,有保健作用;對于皮膚病人有殺菌止癢功效。第二、做成外衣面料。不沾污漬,洗滌時水沖即凈,又長期免熨,保持挺闊而不褶皺。三、用在軍工、環保、醫療衛生等方面,益處妙不可言。她將見證著二十一世紀是納米的時代,給人類帶來極大的便利,呈現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目前,包括玉米黃漿(玉米中的蛋白質)、菜籽中的蛋白質都可以變廢為寶,可以人工合成蛋白質纖維。已申報專利的有:
《大豆蛋白質納米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菜籽蛋白質合成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這些科研成果正在轉化為生產力,在合肥籌建一座年產4500噸的納米材料蛋白質纖維生產企業,投資1.2億元,年利盈可達十幾億,是標準的、綠色的富民工程。該項目正在洽談中。
專家的第二愛好不同凡響
朱海山同志搞科研工作很辛苦,可以說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拼搏了大半生。他就是這樣辛苦著,然而又是快樂著。和很多專家一樣:也有著自己的業余愛好,那就是書法。
有人說,你又不缺錢花,干嘛活得那么辛苦,退休金也夠花的了。他說:“我這個人只有勤勞做事,才能生活得愉快?!痹诎倜χ?,他喜歡抽出珍貴的時間寫寫毛筆字,這幾年一練就練出了興趣、練出不一樣的成績來。
為了提高書法水平,他還考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理論并拿到大專畢業證,受到了鼓勵,激發了興趣。這幾年他的書法作品不斷在縣、市書畫展展出。河南省群眾書展也三次入展。為此,成了市、縣書法協會和老年書法研究會會員、河南省書協會員。
朱海山同志還是縣老科協理事。2011年底,縣老科協和縣老年大學共同舉辦的花卉圖片展,他積極配合老科協會長董國振同志的工作,與幾位同仁共同策化,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普及了健康生活知識,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2010年遂平縣舉辦的書法大賽獲得一等獎。
2011年由遂平縣委宣傳部組織的“希望工程”捐贈活動,他的書法作品拍賣500余元,捐獻給了當年考上大學的特困生,縣政府還發給一等獎榮譽證書。他以此為榮地說:“人的幸福指數,只有奉獻才保持得時間最長”。還說:“人生不是多么輝煌最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和快樂地生活著”。
2015年6月,遂平縣老科協協會會長授權,朱海山負責總策劃,以縣老年大學書法班和美術班為主的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書畫聯展》。展出受到縣長和縣領導的稱贊,得到該老年大學校長和全體師生的好評。學員們受得了鍛煉,增強了信心,看到了方向,激發了熱情,真正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給遂平新文化建設增添了正能量,活躍了文化生活。
發明創造,推動科學發展、社會進步;書法美術,弘揚民族文化、修身養性。做事,講求奉獻國家;愛好,心念陶冶情操。這就是我心中的海山友。
??????? 聯系方式: 河南省遂平縣廣播電視臺? 郵編463100
???????????????? 15038433273? QQ1127864064
?????????????????????????? 201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