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來收藏近三千枚郵資封
趙鴻飛成為我市郵資封 “大亨”
2006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郴州風光”。
●晚報記者 李 楊 實習生 趙亞晨 文/圖
信封作為“鴻雁傳書”的載體,它的型材和風格也因為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了變化。郵資封作為其中的一種,它見證的不僅是社會的變革,而且是歷史文明的發展。它所附帶的厚重的風俗文化氣息,至今為收藏者所青睞。
我市47歲的趙鴻飛是中國郵資研究會會員、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員。本來他以為收集郵票就是集郵,但在2004年接觸郵資封之后,他感受到了集郵的另一重天地。九年來,他收藏了近三千枚郵資封,成為我市集郵界當之無愧的郵資封“大亨”。
對郵資封“一見鐘情”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市交通路趙鴻飛的家中。剛進家門,記者就看到桌子上擺放著一疊厚厚的集郵冊。翻開集郵冊,里面夾著的是一枚枚郵資封。印有云臺山大瀑布、遵義會議會址、郴州風光等的郵資封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2004年,我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正準備讀內容時,忽然看到信封右上角的商丘古城樓的郵資圖,我當時就深深沉浸在古城樓的典雅風光之中。”趙鴻飛告訴記者,他就是從那個時刻對郵資封“一見鐘情”的。
“我以前認為集郵就是收集郵票,但是接觸到郵資封之后,我覺得集郵是一個更大的范疇,它包括郵資封、郵資片、郵品等的收集。現在,我主要收集的就是郵資封。”趙鴻飛說,郵資封同其他收藏品一樣,越早越珍貴。因為時間久遠和收藏家的不重視,早期的郵資封大多數被遺棄,所以郵資封在以后會是價值頗高的好藏品。
收藏路上有遺憾
“我的郵資封收藏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中間有許多遺憾,一些至今都留有遺憾,但我還會堅持收集它。”趙鴻飛告訴記者,他認為收藏應該“日久見人心”,只有一直堅持收藏的人才是真正愛收藏的人。
2011年底,國家郵政局發行紀念版郵資封《和平發展》。這一套郵資封當天剛發行,就被收藏界炒得火熱。原本想緩些時候再買的趙鴻飛抱著“寧可買錯,不能放過”的心理,以300多元的價格買了一枚郵資封。可是,它現在已經貶值到20多元。
不出門便熟知天下事
“郴州風光一套有四枚郵資封,改值之前郵資為0.8元。
趙鴻飛告訴記者,郵資封是中國郵政為滿足個性化宣傳和多種用郵需求推出的新型郵政用品和宣傳媒體。收藏郵資封并不能單純地把它當成死物看待,而要深入地認識它、了解它。
據記者了解,趙鴻飛已經買了一本關于郵資封的教科書,專門領略它傳遞的歷史風情和文化內容。
“我現在真的是兩腳不出門,熟知天下事啊。”趙鴻飛說。
郵資信封就是在信封的右上角印有郵資圖的一種信封,使用這種信封寄信,如果郵資圖上的面值已經滿足所需的郵資,就不用再貼郵票。郵資封所特指的就是紀念郵資信封。
郵資封和郵票一樣是有價證券,因為票封一體,文化涵蓋比單枚郵票價值更高,所以更具收藏價值。
例如我國國家郵政局于2008年發行的圣誕節國際郵資節日封,就因為碩大的英文圣誕節CHRISTMAS漏印了字母“R”,郵寄到世界各國引起了國外集郵界一片嘩然。這枚珍貴的郵資封也因錯得福,成為收藏家炙手可熱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