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提升企業效率,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滿足員工自我成長的需要,擴展員工的價值,但是企業內訓課程過程中,存在了很多難題。
1.員工需要提高,才能保持職業壽命,企業因此也能保持核心競爭力
但是,由誰付學費?理論上說,一般知識技能屬于通用型,應當由員工個人承擔學費,特殊知識技能屬于專門型,應當由企業承擔,但是,象思科、華為等網絡工程師的知識技能到底屬于通用型還是專門型,即使是財務、營銷人員,其知識技能結構中又如何區分通用部分和專門部分?從理論上說,通用型知識技能的適用面廣,有效壽命長,受益方更多是員工個人,而且,員工的通用型知識技能與其職務任職條件和工作要求關系不夠密切,所以員工進入企業后學習通用型知識技能的費用由自己負擔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現代企業對員工知識技能的要求越來越趨于通用、廣博、扎實、全面,如果從培訓費用上斤斤計較,將限制員工知識技能的通用性方向的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最好還是從勞動合同與培訓合同上對培訓費用的范圍、承擔方式以及賠償責任作出適當的規定,比直接區分通用型和專門型知識技能的效果要好些 。
2.企業內訓的時間是個瓶頸
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感覺:忙的時候有錢賺,沒時間培訓,閑的時候沒錢賺,搞不起培訓,那么,什么時候可以培訓?其實可以考慮建立企業培訓,確立中長期的企業培訓戰略,將培訓基金滾動積累,培訓活動與企業業務周期形成動態配置,也就是說,培訓費用專款專用,培訓活動靈活安排,與業務淡旺季穿插進行,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當然,培訓內容有務虛和應急之別,應急的培訓在時間上安排要靠搶靠擠,即使占用工作時間,但是只要“磨刀不誤砍柴功”,培訓用去的時間還是劃算的。務虛的培訓,立足長遠,可以做一段較長時間的安排,如果確實工作時間不能占用,那么就犧牲一些休息時間,現在,有的企業利用周末的休息時間進行常年培訓,久而久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來源:中華品牌管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