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新中國成立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
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二、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
三、系五彩繩、佩香囊
五色線主要是用“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的線組成的,這五種顏色被稱為吉祥色,在端午節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四、掛艾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五、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達到驅除蚊蟲的作用。
六、吃咸鴨蛋
端午節吃咸鴨蛋是一大習俗,俗話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過后預示著炎炎夏日來臨,動植物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咸鴨蛋,可以祛毒,有利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