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困惑:
距離交方案的deadline還有倆小時,你卻還沒打開電腦。
辦好健身卡信誓旦旦準備健身,你卻總能找到時間沖突的理由,卡都快過期了還沒去過。
明天上午十點就要考試,你卻追劇追到晚上十點,才慌亂地打開書本。
像不像快要被拖延癥逼瘋的你
總是能預料到拖延會導致不好的后果,卻還是一直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拖,在事后可能才追悔莫及。
其實,許多藝術大師也有拖延癥,而且拖延程度讓咱們普通人望塵莫及。
多面手
如果說藝術家中哪個拖延癥患者名氣最大,成就最高,那一定非達·芬奇莫屬。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頂級畫家,他只為我們留下了寥寥二三十幅畫作,可能還沒有隔壁梵高一生之中畫的自畫像多。
殺死達爺時間的,恐怕就是他的“拖延癥”。
據說,他的一幅《蒙娜麗莎》畫了十幾年,《最后的晚餐》花了15年來構思,完成也用了4年。
如果不是他實在太牛,恐怕早已被全世界的甲方聯合起來加入黑名單。
但為啥他拖延就能成為大師,你拖延就只能在廢柴的邊緣徘徊?
其實,畫家只是達·芬奇眾多身份之一,他還是建筑家、音樂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正因在每個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達·芬奇的繪畫進程,經常因其他領域的好奇心耽擱。
原本他只是受委托制作一匹馬的雕塑,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發明了自動喂馬機,完善了馬廄下水系統,還解剖馬匹尸體,順便還寫了一本解剖馬的書......
另一方面,在各個學科研究得來的知識,也由他融會貫通,運用到藝術創作之中,才使作品能夠達到不朽。
比如那幅用鋼筆和墨水畫成的素描《維特魯威人》,男人在同一位置上展現了“十字”和“火字”形態,并同時被分別嵌入到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形當中。
《維特魯威人》
首先,畫中男子張開的雙手雙腿恰好能被嵌入到矩形和圓形之中,這就要求畫家具備很強的幾何學、數學知識。
畫中男子是以比例最精準的男性身體為藍本,體現了黃金分割比例,需要對人的身體有很深入的了解,達·芬奇恰恰是解剖學的大師。
達·芬奇手稿之一
同時,人物健壯的肌肉,優美的輪廓,也需要深厚的藝術功底才能呈現。
科學知識與藝術在達·芬奇的畫中交匯,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達·芬奇畫中涉及到的每一門學科,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研究,并且在繪制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研究更正。
拖延癥對于達·芬奇來說,倒是“名正言順”。
完美主義
英國當代畫壇公認的大師尤恩·厄格羅,也是拖延癥的重度患者。
他完成一幅畫常常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也很少在同一年完成兩件以上的作品。
他曾經說“當我啟用模特寫生時,我的模特一般都會在我這經歷一遍人生的歷程。初次來時,她還在談戀愛;過了一段時間她結婚了;但當我的作品完成之時,她已經離婚了?!?/p>
他的時間,都去哪了?
他的作品常常很簡單,空曠的背景下,放置著一個簡單的物體,第一眼感覺應該寥寥幾筆就能畫出來。
但簡單的圖畫背后,尤恩·厄格羅其實付出了長時間的推敲與計算。
他會在草圖上畫下一個個加號,作為定位的點來建立“坐標系”,以此來讓自己的描繪更加精準。
通過大量的測量與計算,他讓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色塊的比例達到讓人“舒服”的程度,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發掘出藝術作品理性而典雅的氣息。
那些測量、推敲的痕跡,常常也被留在他的畫中。
就是那些十字符號
看似簡單,實際上背后包含著長時間的推敲,只為了達到完美的精確,偏差了一分都不行。
他也曾說過:“若你有了想法,你得把它表達出來。有時你以為你達到了,可是假如你一不留神走得太遠,就會畫出另一幅。大部分作品在完成之前,實際上已經經歷過一場巨大的變革。”
這份專屬完美主義者的拖延癥,簡直就是理工男的浪漫。
活在自己的節奏里
英國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英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被稱為“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藝術家?!?/p>
弗洛伊德自畫像
英國女王都是他的狂熱粉絲,家里收藏了許多他的畫作,女王還想找他給自己畫畫像。
然而,即使是高貴的女王,也被他的拖延癥坑慘了,光簽訂合同雙方就談判了6年,最終畫出來也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女王:笑不出來
主要是因為他堅持要女王到自己畫室做模特,并要求至少72次(女王:你要不是藝術家,我都懷疑你要謀殺我)。
據說,為這位畫家當模特,中途睡著是家常便飯。
弗洛伊德常常在創作之前,把大量時間花在觀察描繪對象上。
他的性格孤僻自閉,卻對這個世界有著足夠強烈的好奇心和感知力,長時間的觀察、感知,就是他認識世界的鑰匙。
另一方面,相對孤僻的性格,也讓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的畫中經常用一些不那么鮮艷顯眼的色彩,不夠吸睛,組合在一起,卻能形成一種沖擊力。
《沉睡的救濟金管理員》
這或許因為他畫中對象常常很“丑”,風格也很粗放,或許這就是他眼中的世界,旁人眼中評判美丑的標準與他無關。
別人再著急再氣惱又怎樣?他只是活在他自己的節奏里,為自己揮動著畫筆,當做對傳統觀念的挑釁。
他也曾說過:“藝術家永遠不需要成為自己的囚徒,風格的囚徒,名譽的囚徒,大筆財富的囚徒。”
如果說,尤恩·厄格羅的拖延癥是源自完美主義與理性精神,那么盧西安·弗洛伊德的拖延癥,就是源自他在他自己的節奏中,用心地感知每一處細節。
戰拖之路任重道遠
看了三位藝術家的故事,或許你已經覺得,拖延癥沒什么大不了?錯!
三位大師的“拖延癥”雖然很嚴重,但其實是為催生出更好的作品做著積極的準備。
但如果只是為了逃避或是懶惰而產生的拖延,則必定會壓縮工作時間,從而使得最終得到的結果大打折扣,長此以往,人生都可能被拖垮。
如果想要擺脫被拖垮的人生,我們就得給消極的拖延癥重重一擊。
就像《馬男波杰克》里說的那樣“要么被黑洞吞沒,要么改變自己。”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