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這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下而上也。”
谷雨是古人眼中養生的重要時節,為什么人們喜歡在此時調養身體?民間流行谷雨“殺五毒“的習俗,平常見到的“禁蝎符”為什么多以雄雞作為圖案?“谷雨”的稱謂是否源于“倉頡造字”的傳說呢?
谷雨·由來:倉頡造字還是雨生百谷?
關于谷雨節氣的由來,民間傳說眾多,流傳最廣的與“倉頡造字”有關。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陜西白水縣倉頡廟一景。人民網 韋衍行 攝
傳說中,倉頡在任黃帝史官時,用“結繩記事”將各項事務整理的井井有條。但隨著社會進步,結繩記事已不再能滿足需求,這使他十分發愁。有一次,倉頡恰好跟著一個獵人外出狩獵,獵人指著地上的各種野獸的蹤跡向倉頡講解,如何據此判斷野獸的去向。
受到啟發的倉頡依類象形,創造出文字。當時天下正遭受災荒,倉頡造字感動了上天,就下了一場特殊的“雨”,落下數不清的谷米糧食,后人就把這一天叫做“谷雨”。不過,“倉頡造字”本就屬于傳說,“天雨粟”的神話色彩更濃,“谷雨”是否得名于此也缺乏其他史料佐證。
另一種說法認為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一說,但早期“谷”字是地理稱謂。如《爾雅·釋水》稱:“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也提到:“泉出通川為谷,從水半見,出于口。凡谷之屬皆從谷。”
這與谷物(糧食)之“谷”字沒有關系。代表農作物的“谷”字在古代寫作“穀”,“五谷雜糧”中的“谷”就是這個意思,五谷原本也寫作“五穀”。將“穀”“谷”二字通用,或與實行簡體字有關。
也有人認為,谷雨節氣源于帶來降水促萬物生長的“谷風”。《爾雅·釋天》“風雨”條稱:“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東風即谷風,多來自山谷,因此得名。谷風刮時多雨,此時農作物開始生長。《詩經》中就有“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一說。漢代焦贛《易林·坤之乾》也稱:“谷風布氣,萬物出生;萌庶長養,華葉茂成。”
谷雨·習俗:谷雨帖、禁蝎符
谷雨期間,民間流行殺五毒的習俗。“谷雨”之后的節氣是“立夏”,氣溫逐漸升高,由于“五毒”在夏季常出沒,給人類的健康和農作物的生存帶來威脅。為了減輕蟲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帖,驅兇納吉。這一習俗在山東、陜西一帶十分流行。
谷雨帖屬于年畫的一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蝎、天師除五毒的形象或者道教神符,有的寫有“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還有“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劍,單斬蝎子精”等。
山東的谷雨帖一般采用黃表紙制作。清乾隆六年《夏津縣志》記:“谷雨,朱砂書符禁蝎。”以朱砂畫出禁蝎符,貼在墻壁或蝎穴處,寄托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寧的心理。
山西臨汾一帶在谷雨日則畫張天師的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蝎”。陜西風翔一帶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只大蝎子。畫上印有咒符。
雄雞治蝎的文化心理,可以從小說《西游記》看出。第五十五回里,為捉蝎子精,孫悟空去請昴日星官。昴日星官本是一只雙冠子大公雞,變身后對著蝎子精叫一聲,蝎子精即時現了原形。再叫一聲,蝎子精死在山坡。因此,谷雨帖多以雄雞為樣。
盡管“壓蝎符”不無迷信思想,但從中也可看出古人對于做好夏季毒蟲病害預防的意識。其實,古人防毒蟲在“谷雨”之前已經開始,唐朝時流行的清明“戴柳圈”風俗就是為防毒蟲的。此外,古人預防毒蟲之害還要貫穿于整個高溫季節,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還要“飲菖蒲酒,調以雄黃,曰辟災毒”。
谷雨·養生:食香椿、雨前茶
谷雨是古人眼中養生的重要時節,調整作息,調理飲食,以適應春夏交替。
明代戴羲《養余月令·三月下》中說:“季春之月,萬物發陳,天地俱生,陽熾陰伏,宜早臥早起,以養臟氣。時肝臟氣伏,心當向旺,宜益肝補腎,以順其時。”
在北方,谷雨節氣多“食香椿”。民間有句農諺“三月八,吃椿芽兒”。農歷三月,谷雨節氣前后剛好是香椿上市佳季。并且椿芽營養豐富兼具食療作用,中醫認為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的功效,還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適合在暮春前后食用。
在南方,南北朝時有“鼠曲和粉,以厭時氣”的傳統。據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三月三,“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以厭時氣。”就是采摘鼠曲草,用蜜汁加粉調和,做成的一種餅團,又稱“龍餅”;也有地方,“用黍曲和菜做羹。”
還有的地方流行取樹葉汁做飯的風俗。據清乾隆《寧德縣志》,福建寧德一帶,“鄉間以柷木葉搗汁染飯,俗傳食此長年,即青精飯遺意也。”
谷雨節氣“采茶”“喝茶”的風俗更是流傳至今。
《養余月令》引《養生仁術》稱:“谷雨日,采茶炒藏,能治痰咳及療百病。”在谷雨期間,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經過冬季的休養生息,茶葉無論色澤、口味還是香氣,都達到了最好的狀態。
江西省德興市香屯千畝生態茶園。胡敦煌攝(人民視覺)
鄭板橋詩有云,“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明前茶和谷雨時節采制的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的茶之精品。茶農認為,只有在谷雨這天采的鮮茶葉做的干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雨前茶,而且還有一個苛刻的要求,就是必須在上午采摘。
春漲一篙添水面,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中國人對于習俗與飲食應時知節的傳統,緊密地對應著每一個變化的節氣,這是一種和風雨、和土地相親的文化,既樸素、也浸透著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感恩之情。
來源:文藝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