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醫生這個職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確實有些人是因為你活了下來,因為你而獲得了更有質量的生活。對我來說,除了藥物、手術刀,筆和文字同樣可以用來救人。
人世間的真實遠比劇本曲折離奇,涉及的醫學知識多如牛毛,將二者絕佳地糅合在一起,記錄那些真正打動自己、令自己一往情深并深深相信的東西,讓故事精彩好看,又能精準呈現知識,最終讓讀者在健康問題上少走彎路。
除了講故事、寫知識,我還奢侈地希望能幫女性建立起科學素養,確保在人生最關鍵的幾個點上做出的決定是慎重、知情和自主的。
以前我逢人就勸“早生孩子,多生孩子”,有點兒職業病。但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經過反思,我勸別人時有前提了,那就是女性愿意成為母親,如果她不愿意結婚,也不愿意生育,那完全是個人選擇。
然而,這個選擇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要知道你的生育能力。這個選擇的按鈕不是任何時候你都有機會按下,因為你的生育能力并非如影隨形,不離不棄。
每個女人口袋里有多少個卵子可用,不完全一樣。人群中每100個女性就有一個會在40歲之前絕經,這叫卵巢早衰,有些女性初潮后只來過幾年月經,就徹底絕經了,需要長期激素替代治療。
曾有一個停經3個月的38歲女性找到我,希望幫她查查胎兒的情況,檢查后我告訴她,你沒有懷孕,你可能再也不會來月經了。
冷峻的事實就是這樣。人類生育有它的黃金年齡段。在21歲~30歲,女性處于生育能力的高峰,之后便開始走下坡路。35歲之后,卵子的“庫存”變少,卵子的質量也開始下降。不僅不容易受孕,流產的風險增加,分娩有染色體異常、先天愚型胎兒的風險也成倍上升。
雖然在理論上,女性在絕經之前都有可能懷孕,然而生育力的喪失卻是在絕經之前的幾年已經發生。40歲女性每個月的受孕幾率只有1/100,即使做試管嬰兒,成功率也只有30歲女性的10%,而且超過一半的人已經無卵可用,需要靠別人贈卵。
2014年加拿大婦產科協會發布指南明確指出:婦產科醫生有義務提醒二三十歲正處于生育黃金年齡段的女性選擇生育,如果不打算生育,需告知這部分女性,她們在30歲后將面臨生育能力的下降。
生育也許不是女人一生中唯一的大事,但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會影響人生中那些真正的大事。
我始終認為,在國家醫療改革的大潮中,醫生作為知識分子不能集體沉默,醫生群體不能被動,要讓全社會都知道那些只有醫生知道的知識,讓醫學殿堂不再神秘高冷,讓醫患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讓醫療真正溫暖起來。(□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教授?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