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年6月13日,中國佛教協會官網更新了一篇網頁,內容是由中國佛教協會發言人對“心靈法門”這一附佛外道對信眾進行答疑。官網出現這樣高規模的答疑文稿實屬罕見,筆者進而搜索相關信息,認為此“心靈法門”是典型的附佛外道且兼具邪教性質,特撰文以正視聽。
一、“心靈法門”其人其事
心靈法門創始人盧軍宏是澳籍華僑,該法門主要是在境外弘傳,近年來通過網絡傳播等方式在中國境內傳播,而盧軍宏本人則被其信徒冠以“圖騰大師”、“活菩薩”、“轉世觀音”等名號,而他弘揚的“心靈法門”則抄襲佛教的西方工具,并加入佛教的大悲咒、心經、大懺悔文等經文,宣揚修習其法門可以預測吉兇禍福、治療疾病、償還業障。在中國境內有著相當一部分的信徒,更有不明佛理的出家僧人拜其為師,學習邪法,影響惡劣。
二、“心靈法門”非佛法
不明就里的人看到所謂的“轉世觀音”、“活菩薩”的字樣,就會認為“心靈法門”是佛教法門,這是不正確的。因學習佛法皈依三寶是第一步,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材料可以證明盧軍宏曾皈依三寶,也沒有明確記載他曾跟隨某位佛教界人士學習、研究佛學。同時“心靈法門”混雜了大量非佛教的名詞“圖騰”“命運”“風水”“靈性(鬼神)”等,這些佛教經典中沒有記載,也不是正信佛教的教義,其內容也不被佛教所認可、提倡。雖然盧軍宏也選取了一些佛教的專有名詞,諸如“五蘊”“十二因緣”等,但他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自我發揮、隨意詮釋。由此可見,心靈法門并不是正信的佛法。
三、“心靈法門”的邪教本性
?。ㄒ唬┬麚P末世劫難,定奪人的生死
在2011年8月28日的馬來西亞法會上,盧軍宏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演講,主旨是人間又有了新的劫難:33歲的年輕人也是一個大關。說世界上平均一到兩個月就會有一次到兩次地震,這個地球已經到了佛菩薩所講的“成、住、壞、空”中的 “壞”階段,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已經非常危險,要懂得保護自己同時告訴信徒們如何改變命運和躲過世界末日。
盧軍宏吹噓自己“現在有幾個人能說自己可以保護自己,但是跟著自己學佛念經的人就能夠保護好自己。上次日本地震,幾個跟著他學佛的人正好出去旅游,回來之后看到房子全部倒塌,人卻躲過劫難”通過這些對信眾精神洗腦,加以控制。
?。ǘ┙杳赓M結緣的名義,實則大肆斂財
盧軍宏開辦的澳洲東方華語廣播電臺的節目因為涉及版權、技術等相關問題,聽眾用一般的收音機是接收不到節目的,怎么辦?當然是需要購買特殊的隸屬于他的專用收音機了。所以他的信眾,一般都購買專門接收盧軍宏節目的收音機;同時盧軍宏通過弟子拜師、放生做功德等事宜大肆斂財;而其所宣揚萬能的“小房子”也是有償提供的。那些印制出來的法寶“小房子”都是需要信徒去購買的。網上雖然宣稱可以下載“小房子”樣式,但是幾乎所有弟子們都是相信盧軍宏印制的“小房子”的法力更大。
?。ㄈ┥窕讨?,進行嚴密的精神控制
盧軍宏宣稱:“大家都在靈界里找師父,但是師父本人的真靈,天上是有的,下面也有名字,但是真靈最多的靈還是在人間。所以希望你們要珍惜師父,不要老讓師父生氣。把師父當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看不出來的人,實際上他是最傻的人?!弊源底岳拮约壕褪钦骒`、無所不知,還要讓信徒聽從自己,對他們進行精神上面的控制。已經是徹頭徹尾的邪教行徑
四、“心靈法門”的危害與遺患
(一)組織系統嚴密,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盧軍宏有著海外背景,有著一定社會地位,有相關文化和現代知識,壟斷操控的媒體,語言和分析表達狀態比民間許多沒有文化的“附靈”人、江湖騙子要“現代化”,更有欺騙性迷惑性,所以短時期集聚了大批信眾,人數激增。
盧軍宏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造神運動,不斷神化自己包裝自己,不定期進行收徒儀式和各種見面會,癡迷信眾趨之若鶩,以“菩薩”、“師父”、“偉大”為盧軍宏冠冕加戴,盧軍宏也是當仁不讓,以菩薩神明自居,“心靈法門”聲勢浩大,有泛濫蔓延態勢,如果不及時遏制,勢必膨脹變異,成為社會的極大不穩定因素。
(二)盲目崇拜,否定醫學。
很多信奉盧軍宏的信徒生病是不去醫院進行治療的,而是把滿腔希望寄托在盧軍宏的哄騙欺瞞上,勢必造成越來越多的信眾死亡傷殘。盧軍宏也毫無悲憫之情,把信徒死亡看成是平常事情,連死得快都成了自己的功勞!這和信奉法輪功、如出一轍,如果不及時遏制,悲劇將重新上演。
(三)大肆斂財,造成社會不和諧。
盧軍宏利用法會、見面會、印經、拜師、捐款等明目大肆斂財,妖言惑眾神化自己,很多家庭家財耗盡、奔波四處追隨盧軍宏,造成家庭極大生活壓力,家人苦不堪言,使得很多家庭出現裂痕,相當范圍動搖了社會的穩定和諧。
盧軍宏法門邪說縱橫毀人正信、誹謗佛法背離常情常識、大肆斂財破壞社會穩定和諧,近期擴張迅猛,信徒人數激增,有蔓延之勢,如果不及時遏制,將成尾大之勢,后果不堪設想。希望已加入“心靈法門”的世人從盧軍宏大搞教主崇拜、編造邪說、聚斂錢財、結黨聚會、危害社會的行為中清醒過來,早日脫離“心靈法門”邪教組織,重新回歸社會,過正常人的生活。 (釋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