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攀登原研藥“摩天嶺”,常俊標全身心投在藥品研發上。
常俊標在實驗室中在做實驗
□記者董林王魯峰李曉敏文平偉攝影
“摩天嶺”,多指高聳入云,峭壁懸崖。對一名心懷夢想的藥學家來說,他極力想要攀登的“摩天嶺”,莫過于“原研藥”,即原創性新藥。
中國是仿制藥大國,加入WTO之后才開始重視原研藥——一款原研藥,常常要花費十數年之功、投入數億美元之巨,才可能守得云開見月明。世界范圍內,基本只有大型跨國制藥企業才敢、才能研制。
而河南藥學家、鄭州大學副校長常俊標,在這條險要崎嶇之路上,已經埋頭苦行了23年。
從國內到國外再到國內,8300多個日日夜夜的孜孜以求,他和他的團隊捧出了四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研藥——治療艾滋病、腦梗、肝癌和丙肝的藥。
這,不僅是河南原研藥的“摩天嶺”,在全國也極其罕見。
一場生與死的拉鋸戰
“現在進口藥太貴了,很多患者吃不起。”——腫瘤醫生陳小兵
4月26日凌晨,我國著名詩人汪國真因肝癌醫治無效去世。
此前的4月21日,正在河南省腫瘤醫院上班的陳小兵聽到一個噩耗:他那個患肝癌的同學去世了。
“才40歲出頭。”作為一名腫瘤內科專家,陳小兵并不是頭一次聽聞死訊,不過,每一次聽到類似消息時,他心頭都會顫抖一下。
“治療肝癌的藥很少,要么效果差、毒性高,要么就是價格非常高昂,有一種進口藥效果不錯,但一個月五萬元,沒有幾個家庭能吃得起。”陳小兵說。
事實上,在眾多進口藥中,這種藥并非“一枝獨高”。
今年年初,曾經轟動全國的“國外抗癌藥代購第一人”案,其案件的核心也是高昂的進口藥——格列衛。
“沒有格列衛,我可能活不到現在,但用到這種進口藥,實在太難了。”今年3月,重獲自由的案件當事人陸勇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感嘆。
這種掙扎幾乎在每個重病患者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呈現。
陳小兵把它形容為:生與死的拉鋸戰。但不幸的是,很多時候,這場拉鋸戰中,輸的是人,“現在進口藥太貴了,很多患者吃不起”。
對于這種困境,河南省藥學家、鄭州大學副校長常俊標看得十分清晰。
“因為是原研藥,所以投入高,成本大,再加上是進口藥,附加的成本則要更高。”對于這種現狀,常俊標認為,真正要降低藥價,還是要靠我們,沒有第二選擇。
有數據顯示,國外研發一種新藥,平均周期10年以上,投資10億美元以上,而在中國醫藥行業中,原研藥只占5%左右,剩下的95%左右則為仿制藥。
“我們正在做動物試驗的抗肝癌藥一旦上市,可以替代現有的進口藥品。相較而言,現有進口藥品的價格是新藥的數十倍。”此外,更令常俊標及其團隊欣慰的是,他們的抗肝癌藥藥效更好,因為具有——靶向性。
讓藥價降下來,才會使更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實惠。
靶向藥物,可以選擇性攻擊病灶
可以對癌細胞實行精準打擊,對正常細胞損害較小,這就是靶向性——常俊標
在他的實驗室內,常俊標繼續講:目前很多藥物的最大困境在于,進入體內后,它分不清好壞,好細胞和壞細胞一起殺。
經過反復試驗和研究,他和他的團隊驚喜地發現,他們發明的肝癌新藥氨基磷酸酯-5-氟尿苷能夠對癌細胞實行精準的射擊,而對正常細胞損害較小,這就是所謂的靶向性。
為什么?
這是因為他們在肝臟細胞內找到了一個“密碼”,這個密碼就是酶——P450-1B1。已有研究證實,P450-1B1在正常人細胞中是低表達,在肝癌細胞中則是高表達。而這為氨基磷酸酯-5-氟尿苷選擇性地殺滅肝癌細胞提供了便利。
擔心記者聽不明白,常俊標又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這個藥好比是一個小車載著貨物,進入好細胞時,由于P450-1B1這個酶是低表達,藥物不起作用,也就是說,車上的貨物就卸載不下來,然后會整體退出細胞。而進入癌細胞時,P450-1B1這個酶是高表達,此時,這個酶好比是一個工人,它會把貨物卸下來,然后卸空的小車退出細胞,進入體外循環排出體外。
目前,實驗室已經完成了該藥的藥效學、動物急毒、亞急毒試驗,正準備做動物長毒試驗。
常俊標預計,如果一切順利,這個藥明后年將可進入臨床。
讓常俊標及其團隊滿意的是,在已有的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這個P450-1B1在很多癌細胞中都是高表達,那么這預示著,今后,他可以利用這個“靶向性”,向乳腺癌、前列腺癌、腸癌、胃癌等進軍,“現在正在研制的丙肝藥也是一種靶向性藥物,和肝癌藥類似”。
在芹菜中找“寶”,研發成藥
“您的食物就是您的藥物”——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
4月22日,常俊標又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是從黑龍江打來的,隔著一米遠,記者便能聽見一個聲音傳來:“常教授,不好意思啊,打擾您了,我姓周,我父親是腦梗,就是想問問您研究的那個腦梗藥啥時候生產呀?”
每天,這樣的電話,常俊標要接到好幾個,其中,有很多人,他并不認識,他們都是幾經輾轉找到他的電話。
更有甚者,有患者直接去他辦公室門口“堵”他。
4月13日,周一,早上去上班的常俊標,遠遠看見在他辦公室門口,一個50多歲的男子正斜倚著墻等他。
一看見常俊標,男子便一瘸一拐地迎了上來:“您是常校長吧,我來學校好幾次了,就是想見您一下,問問您那個腦梗藥啥時候能買到。”
而這一切,皆是因為去年11月25日,他及團隊的另外一個原研藥——腦梗藥專利實現了技術轉讓,4500萬元的技術專利轉讓費創造了鄭州大學單項成果轉讓最高紀錄。
說起這個腦梗藥,很多老百姓都會對它的身世感覺好奇,因為,這個藥中最主要的一個成分是從芹菜中提取的。
那常俊標是怎么想到從芹菜中挖寶呢?
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被稱為“西醫鼻祖”,他曾說過:“您的食物就是您的藥物。”中醫藥理念中,“藥食同源”更是普遍認知。
中西醫的融合滋養,給了常俊標電光火石的靈感。
“芹菜本身就降血壓,對腦血管有好處。”常俊標說。最終,他帶領50多人,潛心研究13年,利用從芹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進行結構優化,制作成了這種新腦梗藥——布羅佐噴鈉。而這50人的隊伍中,年齡最大的已經92歲了。
目前這個藥已經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報臨床,正在等待進入臨床,“我們已經向國家申請新藥快速審評,但即便如此,臨床批件批下來最快也得半年。”說這句話時,常俊標顯得有點著急。
第一個原研藥研發挑戰從抗艾開始
“中國人又不比外國人笨,咱自己得爭口氣。”——常俊標
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學大道100號。
一棟沒有標號的白色小樓靜靜坐落在鄭州大學內天健大道與泊月路東南角。3樓的房間,夕陽余光透過沒有遮擋的窗戶折射到墻壁上,光影斑駁中,墻上張張化學分子結構圖靜謐而神秘。它的主人就是——常俊標。
用他的話來說,這里沒有什么復雜的儀器,化學實驗就是在這些簡單的瓶瓶罐罐中做的。科研也沒有什么神秘,其實很簡單,就是奇思妙想加上找到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
這樣的實驗室,常俊標和他的團隊換了幾個,但是,他們攻克的目標一旦確定,卻再難更改。
常俊標是河南滑縣人。
1982年,常俊標從河南滑縣一個農村考上了河南大學化學系。4年后,大學畢業的他,雖然可以任意挑“分配單位”,但他放棄了,毅然選擇繼續學習,考上了碩士研究生。
而這,并不是終點。
隨后,常俊標又繼續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拿下理學博士學位,又到美國Georgia大學藥學院,成為博士后。
一路求學,常俊標對藥物研發的興趣日益濃厚。
在我國,原研藥少之又少,常俊標發誓,要在原研藥上有一番建樹,“中國人又不比外國人笨,咱自己得爭口氣”。
但這條通向原研藥“摩天嶺”的道路,何其艱難曲折。常俊標和他的團隊,日復一日,夜復一夜,不停歇地上下求索。
2000年左右,他們將目光率先放在了治艾滋病藥上,“治療艾滋病的藥物不能徹底根除體內的艾滋病病毒(HIV),并且需要長時間服用并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較大。”
11年后,他們的第一個研究以成功收尾——抗艾新藥阿茲夫定,一期臨床試驗已經基本結束。
“真是太厲害了。”一提到阿茲夫定,負責此藥臨床試驗管理工作的天津冠勤公司梁青不停地稱贊。他說,一期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約50人,大家一致的反饋結果是,此藥療效很好,副作用極低,用量很少。
“用藥量是國際上艾滋病藥的幾十分之一,但是效果卻達到國際上抗艾藥物的先進水平。”梁青說。
攀登“摩天嶺”的狹窄山道上,瞬間一線天光乍現,隱隱還有流水淙淙,花香幽遠。
2011年12月16日,抗艾新藥阿茲夫定以4000萬元的專利價格轉讓給北京一家公司。
“現在馬上進行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
把兩種新藥留在河南成了他的愿望
新藥研發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河南省藥理學會理事長王慶端
截至目前,常俊標及其團隊先后研發出了四種藥:治療艾滋病的藥已經用于臨床、治療腦梗的藥已申報臨床,治療肝癌、治療丙肝的藥正在做臨床前的試驗。
“艾滋藥和腦梗藥專利已經轉讓了,剩下的肝癌藥和丙肝藥,不準備轉讓給外省了。”常俊標說,這兩種藥一定要留在河南。
得此消息后,河南一位長期關注常俊標研究進程的知識產權專家李先生,非常興奮,也非常感動。
“是不能都賣出去,得留在河南。河南是農業大省,種多少糧食才能買一盒藥啊?而這些藥,完全可以成為河南的嶄新品牌。”在李先生看來,一個品牌可以支持一個行業發展,一個行業可以支持一個地區發展。比如,美國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品牌支撐了“汽車城”底特律,波音把西雅圖(資料 圖庫) 支撐起來了,常俊標的這些藥,完全可以在河南的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河南在藥物研發方面以前一直沒有大的研發團隊,但是常俊標帶領的團隊等于為河南搭建了一個很好很大的研發平臺。”在河南省藥理學會理事長王慶端眼里,新藥研發是人類最復雜的智力活動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我省要想獲得發展,必須在新藥研發能力上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常俊標對河南有著一份不可割舍的情感和責任,他想用科技創新給家鄉人帶來更多福祉。
他希望,通過自己及團隊的努力,一方面迅速提高河南乃至國內相關領域科研創新的能力,一方面也能在高昂的救命藥上為千萬患者減負。
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天地之間,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過于生”。而研發出一種新藥,更是“一方濟之,德逾于此”。
今年3月份,當“國外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案傳遍大江南北時,常俊標涌出了更強烈的時間緊迫感,“希望這四種藥趕快投產,因為越早投產,老百姓就會越早受益。”
作為一所211大學的副校長,常俊標負責有一些行政工作。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最喜歡的是在實驗室的時光。在一周當中,他最渴盼的就是周六周日,因為這兩天他可以全身心地和團隊一起,投入到實驗當中去。
分秒必爭,只因為醫者無疆,志存救濟。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