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瑩
圖片:法國總統奧朗德(中)與世界各國領袖合影
“巴黎大會的開幕式,表明恐怖主義阻擋不了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追求美好未來的進程,”當地時間周一中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式上如是稱。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講話中稱,巴黎氣候大會的召開,正是對11月13日巴黎暴恐襲擊的最好回應。“對那些想摧毀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最好的反擊是讓他們看到我們在盡最大努力拯救它。”
包括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內,一共有150位國家領導人參加了開幕式。名單很長: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安倍、印度總理莫迪等。
在數分鐘的講話中,習近平引用了雨果,而奧巴馬引用了馬丁·路德·金。 ?
“法國作家雨果說,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習近平說,“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巴黎大會應該摒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
“沒有一個國家——無論大小、窮富——能(對氣候變化)免疫,”奧巴馬說,“因為我相信,正如馬丁·路德·金博士所說,有些事不能太遲。對氣候變化來說,時間太緊急了。”
“連續19年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這是第一次看到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席,”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鄒驥說。
這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氣候變化大會。一共有196個締約方與會,包括195個國家和歐盟;還有三萬NGO、商界人士和記者。
這196個締約方,需要簽訂一份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協議,努力避免氣溫上升為全人類導致災難性后果。上一次這樣的企圖失敗了——那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和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玩起了一個“我減排?不不不,你先減”的游戲,結果導致會議崩盤。
法國人決心不再重蹈哥本哈根的覆轍。法國總統奧朗德親自出面,邀請各國元首,從會議一開始就來給會議“加持”。
“這次跟哥本哈根會議不同:在哥本哈根,各國元首是到會議最后才抵達,我們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如果代表們知道老板最后會來,就會覺得等老板來了再決定所有事情。所以這次我們讓各國元首一開始就來,讓老板們給出指示,”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告訴鳳凰網。
“氣候變化比恐怖主義更危險”
此次巴黎氣候大會的會議中心,面積共有18公頃,設在巴黎東北部的“勒布爾熱展覽中心”(Le Bourget Exhibition Center),在勒布爾熱機場旁邊。從這里開車14分鐘,就能到達法蘭西體育場——11月13日系列恐怖襲擊的地點之一。開車12分鐘,就能到圣丹尼區——11月18日,大批巴黎警方突襲這個地區,擊斃了13日暴恐襲擊的主犯。
為確保氣候大會順利,法國官方動用了空前的警力。光會議中心就有2800名警察駐守,全法有超過12萬人的龐大安保隊伍。通往凱旋門的香榭麗舍大道上,到處都可以看到神情肅穆、荷槍實彈的警察。巴黎圣母院周日的彌撒照常進行,但因為增加了安檢,人們不得不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進入。
圖片:凱旋門前荷槍實彈的警察。孫瑩攝。
在氣候大會開幕前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黢黑的半夜里,來到巴塔克蘭音樂廳門外。這是暴恐襲擊中傷亡最慘重的地方,90條鮮活的生命在此倐然消逝。在法國總統奧朗德、巴黎市長安娜·伊達戈陪同下,身穿黑色西裝的奧巴馬,彎腰放下一朵白色玫瑰。然后他站起來,低頭沉默站立,雙手交握放在身前。全程沒有說一句話。他是從機場開車45分鐘來到這里的,這是奧巴馬抵達巴黎的第一站。
圖片:奧巴馬鮮花致意。來自AFP
巴塔克蘭音樂廳前,已經擺滿了巴黎市民自愿送來的鮮花和蠟燭。在馬路對面,鮮花和蠟燭長達一百多米,人們川流不息地沉默地走過,有人低聲啜泣。
年僅20歲的大男孩Corentin Leblanc告訴鳳凰網,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從荷蘭步行來到巴黎。在周日白天,他與數百人一起,在巴塔克蘭音樂廳外,組成了長達數百米的“人鏈”。
暴恐事件后,巴黎警方取消了原定數萬人參加的室外游行。游行組織者想到了另一個主意來表達他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數百人組成“人鏈”,手持標語,站在人行道上,不會阻礙交通。
“今天,我們手牽手,呼吁應對氣候變化,反對暴力,”游行組織者、NGO“350.org”全球傳播主管Hoda Baraka說,他們刻意確保參加“人鏈”的人數不會太多,交代每個人貼著人行道站立,避免與現場嚴陣以待的大批警察發生沖撞。
圖片:人們帶著孩子組成“人鏈”。孫瑩攝
這些組成“人鏈”的人們相信,正如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大衛·金(David King)所說:“我們今天面對的最嚴重問題是由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氣溫升高,這比恐怖主義引起的威脅嚴重多了。”
“溫水里的青蛙,如果你告訴它,水不會馬上燒開,它就不著急跳出來。這正是很多人不關心氣候變化的原因。但如果你告訴它,20分鐘后水是一定會燒開的,它就會跳了,”來自英國的氣候專家西蒙·夏爾普(Simon Sharpe)告訴路透社。
美國著名獨立民調機構“皮尤(Pew)研究中心”11月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公眾只有18%認為氣候變化是嚴重問題,是世界上最不關心氣候變化的國家之一。在美國,這個比例高達45%,歐洲比例為54%,整個亞洲的比例為45%。
“大概是由于中國人需要關心的問題太多了,氣候變化顯得比較遙遠;而且關心氣候變化需要一定的科學素質,”一位長期關注氣候變化的中國專家如是表示。
“國內沒有很多關于氣候影響的宣傳,中國老百姓相對來講,不太把極端天氣啊、干旱啊和氣候變化聯系在一起,”“中外對話”氣候傳播顧問王亞敏說。
不過,皮尤的另一個調查顯示,空氣質量每年都是中國人最關注的三個問題之一。
“撕了20季的氣候大會”
“撕了20季的氣候變化大戲,馬上要迎來一個高潮,”綠色和平官方微信號如是稱。
這次巴黎會議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第21次締約方大會。“氣候大會是各國撕得最兇的一場國際頂級會議,”綠色和平稱,“各個陣營、集團間的勾心斗角、相愛相殺,讓每一季都跌宕起伏、收視率極高……在前幾次會議僵持不下、渴望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各國代表團勢必要在巴黎大撕一場!”
世界科學家一直公認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已經導致全球前所未有的升溫。2015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氣溫升高帶來的干旱、洪水等極端天氣已經影響了數以億計的人們。為使人類和地球不遭受毀滅性的災害,科學家們認為,全球升溫應該控制在兩攝氏度以下。
2009年在哥本哈根,各國就為“誰應該減排”爭執不下。盡管會議最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中國時任總理溫家寶都趕往會場希望拯救會議,最后協議還是無法達成。
這次巴黎會議決定采取“自下而上”的辦法,各國自愿提出減排目標。在巴黎會議召開前,全球196個締約方,已經有184個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這就像大家一起去吃飯,但每個人自己決定出多少錢。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大家的錢加起來不夠買單。
經過科學家的計算,盡管全球這184個國家加起來的排放量已經占全球排放量的95%,但這仍然會讓地球升溫2.7度。
如今問題是:如何能讓各國從巴黎會議開始,一方面確保每個國家的減排目標能夠兌現,另一方面敦促各國盡快“更進一步”,提出更高雄心。
因此,如何對各國減排目標進行“評審”,將成為會議“撕”的重點問題之一。
與“減排目標”緊密相連的,還有資金問題。很多國家都提出,要兌現減排目標的前提是:發達國家要拿出錢和技術來幫助發展中國家。2009年,發達國家曾答應到2020年前,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但這筆錢如何兌現,目前還沒有清晰的路線圖。
由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報告稱,2014年發達國家已經提供了620億元,但發展中國家對這個數字提出了質疑。
巴黎會議第一天,會議方宣布,美國、英國、加拿大、丹麥等11個發達國家,答應再出資2.48億美元投入“全球環境基金”,幫助窮國應對氣候變化。
“撕”的最后一個重要問題,是巴黎協議的法律約束力。上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是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但美國因國會不能通過而退出。如今巴黎協議仍然面臨同樣風險。去年利馬會議上,各國就對巴黎協議的“法律性”爭執不休,有人認為應該是“議定書”(Protocol),有人認為應該是“條約”(Treaty),有人認為僅僅是個“協議”(Agreement),有人甚至認為應該只是一個“備忘錄”(Memo)。
盡管困難重重,對主辦方法國來說,他們決心不讓“巴黎”蒙羞。
“這個協議必須是全球性、有法律約束力,各國責任有所區分,”法國總統奧朗德發言時語氣堅定:“在經歷如此之多的自然災害和磨難之后,我們需要留給后代的是一個可以讓子子孫孫賴以生存的地球……在本次氣候大會上,我們商談的不僅僅是氣候問題,而是關乎和平與穩定的重大議題。”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