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游客在好漢坡上擺手勢拍照留念,背景是如織的人流。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
昨日,全國假日辦在新浪、騰訊、人民網等網站發布了“關于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的調查問卷”,面向社會征集意見。
假日辦希望放假安排更合理
按照2007年《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我國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共11天,分別是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節1天、勞動節1天、端午節1天、中秋節1天、國慶節3天。現行的放假調休方法是,通過調借雙休日,分別形成春節和國慶2個7天“長假”,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5個3天“小長假”。
昨日發布的這份調查問卷中,共涉及了6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你對現行放假安排是否滿意”、“長假是否需要保留”、“小長假是否需要調休”等。全國假日辦歡迎廣大群眾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反映公眾意愿,使放假安排更加科學合理。
取消黃金周?支持反對意見持平
截至昨晚10時,新浪網的調查顯示,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數超過了4萬人,以20歲至60歲之間的人群居多,其中來自企事業單位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其次為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人士。
在涉及放假安排的問題中,超過七成的網友不滿意現行的放假安排。在持“不滿意”意見者中,有些網友認為,長假應該放得更加平均,從而避免出現春節和國慶長假的人流擁擠;還有網友認為,現行的假日安排需要“挪用”雙休日來“拼湊”出假期,很折騰。
對于“7天長假是否應該保留”,支持與反對的人數很接近,分別為46%和50%,對“有無必要將1天的節日調借周末形成3天小長假”這個問題,42.4%網友認為有必要,51.8%網友認為無必要。
■ 綜述
從一周休一天到一年休115天
1949-1994年
每周只休禮拜天
1949年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一直實行一周六天工作制,每周只能禮拜天休息。法定節假只有元旦和五一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國慶放假2天等這些全體公民假期。
1995-1999年
從大禮拜到雙休日
1994年3月1日,國家開始試行“1+2”休假制度,即每天工作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4小時的工時,每逢大禮拜休息兩天,而在小禮拜就只休息一天。
1995年5月1日,完全意義上的雙休日工作制正式實施。人們在學習和工作之外擁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
1999-2007年
一年三個黃金周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游,1999年,國務院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后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2000年6月,正式確立了“黃金周”假日制度。
“黃金周”迅速推動了我國的旅游市場和經濟的發展。統計數字顯示,第一個“十一”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到2005年國慶黃金周全國共接待旅游者突破1億人次。
慢慢地,由于假期的集中節假日過于集中,致使黃金周人員流動數量龐大,交通擁擠,旅游安全隱患增大。不斷有專家呼吁取消黃金周。
2006年,以蔡繼明為負責人的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認為,黃金周制度該功成身退了。2007年兩會期間蔡繼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黃金周。
2008年至今
增傳統節日和小長假
2007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起取消“五一”黃金周,改為3天短假期,同時相應地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通過雙休日的拼接,形成了三天小長假。此次調整后,我國法定節假日和周末休息日達到115.3天。
但實行小長假后,常出現休息3天后連續工作七八天、一個月休息和工作時間被大卸八塊等情形,這也引發了廣泛議論,關于取消小長假的呼聲也漸漸高漲。
【網友說】
調休混亂讓假期質量打折扣
有時要連上5天以上班才能換來一個小長假,這種調換方式讓假期的質量‘打折’了。
——網友“格桑花開”
“十一長假休完,我的生物鐘很混亂。”網友“咸蘿卜”填寫這份調查問卷時,在“是否滿意現行的假期安排”這個問題上,選擇了“不滿意”。
“咸蘿卜”是一個企業白領,今年中秋節和十一的“上3休3上6休1上2休7”讓他“摸不著頭腦”,“為什么要調來調去,弄得我們這些上班族天天查日歷才知道哪天上班、哪天休息。”而十一長假“黃金粥”也讓他頗有怨言。“咸蘿卜”說,10月2日他和家人去山東泰山爬山、看日出,看到山路上比肩接踵的游人,“咸蘿卜”笑言,“哥爬的不是泰山,是人山。”
網友“格桑花開”也是名對現行假期持不滿意見的網友。她說,不滿的主要原因在于,小長假雖然多了,但這種借調周末形成的小長假更像是延長版的雙休日,“代價是有時要連上5天以上班才能換來一個小長假,這種調換方式讓假期的質量‘打折’了。”
不少網友認為,現行放假安排,讓長假更加聚集,由此帶來的旅游出行難、購票難、住宿難等問題更加嚴重。
【專家說】
取消小長假對經濟影響不大
緩解這一情況的辦法一是落實帶薪休假,再一條出路是增加黃金周,同時“取締”小長假。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目前旅游已經成為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假結束的第三天推出這樣的一個調查,是假日辦對民意關切的一種善意和積極回應,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問卷中沒有體現‘是否增加黃金周’這樣一種觀點,是一個缺憾。”
劉思敏認為,春節滿足的是民眾對家庭團聚的傳統精神需求,黃金周滿足的是以旅游消費為載體的現代精神需求,二者都具有剛性需求。隨著人們的旅游需求越來越大,現在的瓶頸在于長假的短缺。劉思敏說,五一黃金周取消后形成了巨大的出行需求,只能通過每年的十一和幾個小長假來釋放。
劉思敏認為,緩解這一情況的辦法一是落實帶薪休假。再一條出路是增加黃金周,同時“取締”小長假,“不能再通過挪雙休日來形成小長假,因為兩者是沒有本質區別的,卻把大家的節奏打亂了。”同時,由于小長假與雙休日的區別不大,取消小長假對經濟影響不會太大。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盧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