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售站臺票,鐵路部門不管是出于什么考慮,如果非停不可的話,前期就應該多做功課,做好有效溝通和服務對接。
據《新京報》報道,4月12日,北京站多名接站者因未被允許進站接人,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推搡,并趁亂強闖入站,現場一度混亂。北京站、北京西站停售站臺票已經半月有余,一些旅客對此表示不滿,引發輿論關注。
前段時間傳出停售站臺票消息時,就有人擔心會不會給旅客帶來不便,鐵路部門有沒有做好相應的預案,現在看來,鐵路部門的工作,確實有不到位的地方。
其一,停售站臺票信息沒有充分傳達。盡管此前媒體已經報道過停售消息,但很多人還是不知情。一些旅客來車站后,才得知停售站臺票。旅客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沒有和車上的親人朋友提前做好溝通,倉促之下,當然會有抵觸情緒。
在停售之前,鐵路部門如果能通過各方渠道廣而告之停售信息,將停售原因、停售時間、停售后的應對辦法一一告知,乃至搞一段時間的試運行,或許就能最大程度贏得理解。而在正式停售時,也可以在列車上循環播放停售信息,讓有接站需求的乘客及時聯系親友。車站還應設置明顯的停售公告和引導標識,引導旅客積極應對,辦理“愛心卡”等,不知道這些鐵路部門做了沒有?總之,充分的信息溝通不僅能夠引導公眾積極應對,還能獲得他們的換位思考,爭取理解和認同。
其二,是必要的代接服務沒有跟上。兩站針對“老弱病殘孕”等旅客,開通“愛心卡”以便他們的親人進站送人,但卻不允許進站接人。那對于初來北京的外地旅客,尤其是老人、孩子這樣具有剛性接站需求的旅客來說,他們應該怎么辦?事發后,雖然北京西站臨時啟動代接服務,但還是引發個別旅客不滿。而且,代接服務只是應急預案還是長效服務機制?
停售站臺票,鐵路部門不管是出于什么考慮,如果非停不可的話,前期就應該多做功課,做好有效溝通和服務對接?,F在的代接服務,只能算是“補漏”措施,要真正亡羊補牢,鐵路部門要拿出更完整的補救方案。(大學生 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