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刁良梓
誰能想到,農村隨處可見的絲瓜絡,竟然搖身一變成為致富法寶。
2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商城縣電商產業園的信陽絲瓜絡加工廠,只見白白胖胖的絲瓜絡,經過裁剪、壓平、手工縫合等工序,變身為一個個絲瓜絡燈、一把把絲瓜絡化妝刷等產品,讓人驚嘆不已。
創造這個奇跡的是當地“90后”女孩楊淑娟。她用一根根絲瓜絡,搭起了一條從田間地頭到海外市場的“新絲路”,2024年出口絲瓜絡產品3700多萬元,成功實現了助農增收。
小小絲瓜絡是如何變身致富法寶的呢?事情還得從2016年講起。
商城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物產豐富,但由于信息閉塞,很多綠色天然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楊淑娟說,當時自己的想法很樸素,就是想用在大城市積累的人脈和見識,幫助鄉親們打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通過市場調研,楊淑娟意外發現,環保耐用的絲瓜絡在海外市場上很受歡迎,而在自己的家鄉,家家戶戶的院墻上都掛著大串的絲瓜絡,甚至掉到地上都沒人撿,這不就是商機嗎?
2016年,楊淑娟成立了商城縣原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先種植了60畝絲瓜試水。沒想到收獲之后,一個星期就售罄了。于是,她逐年擴大種植面積。2023年,楊淑娟再次決定擴大規模,這次她加大專業化力度,從種植到收成制作,進行一條龍開發。
她投資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絲瓜絡產品加工廠,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和營銷團隊,開發出包括清潔用品、文創用品、寵物玩具在內的60余種產品,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國外消費者喜愛。她的團隊也從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102人,絲瓜絡加工廠就有3個。
成功后的楊淑娟沒有忘記鄉親們,她采用“互聯網+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農民利益深度綁定。楊淑娟說,目前商城縣有12個鄉鎮建立起絲瓜種植基地,絲瓜種植面積超萬畝,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
然而,楊淑娟奔跑的腳步并沒有停止。除了絲瓜絡外,她和團隊小伙伴們還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社區,大賣信陽優質大米和預制菜。2024年,連同絲瓜絡,公司銷售額達到了1.2億元。
“要把大別山區更多優質農產品賣到海內外。”楊淑娟信心滿滿地說,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新農人,未來可期。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