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遂平縣常莊鎮有一個美麗鄉村叫前王莊村,在這個村子里,只要提起王根喜,人們眼里無不流露出欽佩和憐憫,憐憫一個熱血男兒十八年如一日,照顧患漸凍癥的妻子和撫養三個兒女的艱辛,也欽佩他有情有義,十八年來無怨無悔,不離不棄,用內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用真愛撐起一片天,詮釋了相濡以沫的人間真情。
近日,筆者一行如約來到距離遂平縣城 13公里的常莊鎮前王莊村小王莊組,見到了淳樸穩重的56歲的王根喜。一扇木紅色鐵門,一面迎客松瓷磚屏風,一個素樸的農家小院,雖然不大,卻被拾掇得干干凈凈。
進入院內,一所“外三內五”(三間房分隔為五個獨立房間)的平房映入眼簾,屋子里打理得干凈整潔,一塵不染,客廳條機柜上擺著王根喜今年春天去世的妻子張青葉的遺像,她面容清秀,一頭青絲,眼睛炯炯有神,嘴角洋溢著一絲微笑,仿佛想要張口訴說對丈夫、對家庭的眷戀和不舍。
進入北側臥室,這里是張青葉長年臥床的地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也是王根喜十八年如一日,精心照料愛妻的見證。一張席夢思床上,床單平整,被褥擺放整齊。床頭墻壁上方掛著空調內機,床頭柜上方嵌著一臺用了10多年的電視機,地上有一臺空調扇。
筆者一行坐下,打開紙筆開始采訪,王根喜還未開口,先是淚濕眼簾。回首18年來的坎坷心酸,他感慨萬千。王根喜和愛妻張青葉同歲,均出生于1967年,初中畢業后他跟師傅學起了建筑和裝修,因王根喜眼力好,愛鉆研,肯吃苦,很快他就能獨當一面,包工、帶工、設計、監理,成為師傅的“得意門生”。
21歲那年,經媒人牽線,帥氣能干的王根喜與石寨鋪鄉張灣村俊俏文靜、知書達理,同樣是中學畢業的張青葉一見鐘情,定下婚約。
1990年,兩人喜結連理,婚后日子雖然清苦,但小兩口相親相愛,隨著兩個女兒呱呱墜地,全家只有6畝多田,讓這個家庭經濟上捉襟見肘,王根喜是個不甘平庸的人,他想要通過辛勤勞動改變貧窮的面貌,讓全家過上幸福額的生活,他積極奔走,終于謀得去新疆做建筑裝潢的工作。
當他小心翼翼地跟妻子商量的時候,沒想到妻子一百個同意,并且要跟他同去,好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妻子的支持,更加燃起了王根喜對生活的信心,小兩口遠離家鄉,開啟了在大西北打拼的生活,王根喜干起活來如同拼命三郎,平時在建筑隊里做裝修、裝潢,歇工時就去附近社區收廢品,收入還算可觀。張青葉也格外能干,她除了照顧好丈夫、孩子之外,還抽時間去附近農場拾棉花、打零工補貼家用,那個時候,小兩口雖然辛苦,但是人年輕,不知道累,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積累,他們先后把兩個姑娘接在身邊上學,做到了工作家庭兼顧。
2004年,張青葉生下了小兒子王森,一家人歡天喜地,其樂融融,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命運往往就是這樣捉弄人,在小兒子王森一歲多時,也就是2006年,張青葉時不時感覺右腿發軟,夫妻倆當時沒有太當回事,以為是缺鈣,平時多往外處走走,曬曬太陽,補充些鈣片,可是無濟于事,漸漸地雙腿發軟,肌肉無力,直至后來出現走路跌倒的現象,倘若路面些許不平或有一個小小的石塊,就能將她絆倒。
王根喜感覺不對勁兒,趕緊帶張青葉去醫院檢查,普通的醫院感到有些棘手,就建議他們去大醫院檢查,王根喜張青葉一刻也不敢耽誤,夫妻兩人中斷了在新疆10年的事業,舉家遷回遂平常莊,踏上了慢慢求醫路。
他們先是在駐馬店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159中心醫院等醫院檢查,醫生初步判斷為重癥肌萎縮,考慮運動型神經元病(漸凍癥),并建議他們去省城或北京做進一步檢查。
王根喜帶張青葉來到省城,分別在鄭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醫院做了系統檢查,大夫明確告訴王根喜夫婦,可以斷定是運動型神經元病,重癥肌萎縮,且沒有有效治療辦法。王根喜心如刀絞,不敢也不愿意相信這個事實,原本健健康康的妻子,怎么突然患上這種病呢?他問醫生,醫生也講不出患病的原因和治療方案,只是一個勁兒勸他放棄治療,帶妻子回家。
與此同時,張青葉疾病發展迅速,一年時間,由先前的無力、腿軟、走路易于跌倒,很快發展到雙腳不能行走,需要借助輪椅代步的地步,并且整個人肌肉迅速萎縮,由最初的150多斤(孕期170斤)陡然降至100斤,且身體極其虛弱。
又過了一年,她舉手投足已變得困難,上半身漸漸不能動彈,說話聲音開始變得嘶啞。王根喜心急如焚,帶張青葉去了北京,在北京三院,他們帶去的6萬多元積蓄,兩三天檢查下來就花了個精光!大夫告訴王根喜,你愛人患的這個病,就是運動型神經元病(漸凍癥),病情發展極快且不可逆轉,沒有任何治療意義!
王根喜跪著哀求醫生想想辦法,他說他有手藝,可以在北京干建筑活兒做裝修,支付妻子的治療費用。醫生告訴他,不要說一般家庭,就是百萬富翁、千萬富豪之家也是一樣,面對這樣的重疾,現代醫學束手無策。醫生說,帶你妻子回家吧,她想吃啥就給她做些啥,預期壽命長則三五年,短則一二年,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王根喜帶妻子回到老家后,他很不甘心,他想千方百計挽救回妻子的生命,他想讓妻子過上高質量的生活。于是他多方打聽治療漸凍癥方面的中醫、西醫,鄭州、信陽、駐馬店、漯河、西平、遂平很多地方的中醫、西醫他們都嘗試過,一次次滿懷希望而去,一回回滿懷失望而歸。
剛確診前三年間,他們每個月的治療費都在六七千元,王根喜窮盡家財也未能阻擋妻子病情迅猛發展。很快,張青葉已經發展到不能說話也不能夠自主吃飯的地步了,她的四肢和軀體已然不能動彈,肌肉還在一點點萎縮。王根喜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他學習針灸,先在自己身上實驗,掌握好力度火候后再給妻子做;他學習推拿按摩,每天白天給妻子做五至六遍,晚上按摩的次數不計其數;他學習做飯,變著花樣把肉蛋菜蔬做成流食,每天三頓不重樣,用針管、吸管給妻子往嘴里擠,快了容易噎著,慢了擠不進去,必須掌握著速度和劑量,每頓飯至少要用三十分鐘以上。
即便如此,此后每年,王根喜還要帶張青葉去駐馬店做半個月價格不菲的康復,在王根喜眼里,張青葉就是他的半條命。
此時的家里,上有七八十歲的老父親,下有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兩個閨女分別在讀中小學,小兒子年紀尚幼,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王根喜一個人肩上,他的困境可想而知。
王根喜須每天三遍親手喂妻子吃飯,還要不停地為她按摩、翻身、清理大小便,擦洗身子。他家還種著6畝多農田,他去田里干活的時候,每隔一個小時,都要跑回家看一下,照顧一下。
早上,王根喜天不亮就得起床,收拾家務、做飯,照顧老人孩子,照料張青葉……夜晚,張青葉夜里入睡難,心情煩躁的時候,王根喜就打開電視機或唱戲機讓她聽聲音解悶兒,并一遍遍給她按摩、擦洗、翻身,直至12點以后,妻子熟睡,他才敢瞇一會兒眼。
多年來,妻子身上一直爽爽凈凈,從沒有生過一次褥瘡。每當忙完家里、田里的活計以后,王根喜就用輪椅推著妻子去村子里轉轉,曬曬太陽,看大家打牌,與街坊鄰居嘮家常。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至2023年初,三年新冠疫情期間,張青葉一次感冒也沒有患過,一次小病也沒有生過,連醫生都說是個奇跡!
為了讓妻子過得舒適一些,他在家里安裝了空調,購買了取暖器、電熱毯,無論冬夏,臥室始終保持恒溫,利于張青葉靜養,王根喜還購買了制氧機,定期讓妻子吸氧,讓妻子呼吸更順暢。就這樣,王根喜一個大老爺們兒,18年如一日精心照顧妻子,直至妻子發展到渾身上下只有眼睛、喉嚨會“蠕動”,體重降至50多斤,典型的“皮包骨頭”,他依然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護有加,18年來,他除了照護好妻子之外,先后為老父親養老送終,并將三個孩子撫養長大,大女兒、二女兒先后完成學業、結婚成家,小兒子目前正在鄭州讀大學……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久貧賤無妻。王根喜以實際行動,用他十八的苦苦堅守和生死相依,打破了世人這一傳統認知。街坊鄰居都說,無論春夏秋冬,無論什么時候到王根喜家,只見里里外外干干凈凈,張青葉臥室里沒有一點兒異味,身上清清爽爽,讓人不禁嘖嘖稱贊!特別是久病床前,王根喜掌握了愛人的“眼語”和“喉語”,張青葉只要眼珠或喉頭一“蠕動”,他能立刻明白什么意思,并照著妻子的“意思”去辦。
王根喜不離不棄的人間溫情感動著家人,感動著親朋好友,感動著十里八鄉,街坊鄰里、老少爺們兒提起王根喜,一個個豎起大拇指,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男人,一個真正的爺們兒!三五七天容易,十八年堅守難!王根喜的街坊鄰里、親戚朋友紛紛勸他說,根喜,你也對得起青葉了,放棄吧!有人說,醫生斷定三五年的壽命,已經十幾年了,就讓青葉“走吧”,對她、對你都是解脫。
更有人勸王根喜說,根喜,你一個大老爺們兒拉扯三個孩子太難了,不行就再找個伴兒吧!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的好言相勸沒有打動王根喜,就連張青葉的弟弟也哽咽地說,姐夫,我姐這輩子跟著你,值了!你對得起我姐了,實在不行,你就再找一個吧!
王根喜說,我難,你姐更苦啊!我一頓飯不喂她,一個小時不給她翻身,吸氧,她隨時會離我而去,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我是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你姐一個小姑娘家,離開娘家幾十里嫁給我,為我生下三個寶貝孩子,相夫教子、辛勤操勞,我王根喜絕不能做那喪良心的事兒啊!
街坊鄰里紛紛給王根喜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黨和政府、社會各界也為王根喜的大愛精神所感動,及時伸出援手,前王莊村委會為王根喜辦理了低保。常莊鎮黨委政府、民政局授予他“好丈夫”榮譽稱號,并在脫貧攻堅行動中予以特別識別認定,給予重點幫扶。常莊鎮黨委張耀林書記為他爭取了房改資金兩萬元,幫助他建起了新房。駐村干部每年去王根喜家里進行慰問。一些企業如農商銀行,常莊鎮和前王莊村成功人士等,逢年過節為王根喜家送去錢款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小兒子考上大學,教育部門上門為他辦理了生源地免息助學貸款……
這讓王根喜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更加堅定起他對生活的信心。日子如流水,一天天逝去,波瀾而不驚,王根喜默默承擔著一切,細心照護著愛妻張青葉。
2024年2月,張青葉走完了56年短暫的人生路,在王根喜懷里平靜地離開了人世。“她走了,也算是人生的解脫吧!我希望天堂不再有漸凍癥,讓我媳婦兒過上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王根喜說完上面的話,忍不住低聲啜泣。
多年如一日不離不棄愛的堅守,讓王根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他患上了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額角的皺紋頭頂的白發寫滿了人生的滄桑。現如今看似王根喜淡定地接受了這一切,但談起過往,他依然禁不住發出聲聲嘆息!
你累嗎?抱怨過嗎?有沒有非常無助想要放棄的時候?筆者問。我累呀,我有幾乎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抱怨過,我埋怨過命運的不公;我哭過,但我是個男人,只能躲著青葉和孩子們默默流淚,可我從來沒有想著放棄她,一次念頭也沒有過!王根喜堅定地說,如今她走小半年兒了,我驀地突然閑下來,感覺整個人空落落的!
筆者發現,王根喜家的老式衣柜里,珍藏著許多張青葉的照片以及他夫妻倆的合影。在王根喜的手機里,保存著許多他和愛妻張青葉的照片,特別是生病后他無微不至照顧愛妻的視頻。他沒事的時候,一遍遍翻看,一遍遍撫摸,舍不得刪去,算是對心靈的一種慰藉。
談及未來,王根喜說,常年的勞累,讓他落下了腰椎間盤突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疾病,六畝多田已經耕作不動,只好每年種植一茬小麥,秋玉米轉包給鄰居種植。王根喜說:“我長年在家照護老人孩子,伺候妻子,建筑裝修的手藝幾乎丟了,身體也有些拉垮,下一步想去醫院治療一下腰椎,家里還有一個大學生要供,日子總要過下去,我相信天不負人!”
臨出門,王根喜拉著筆者的手說,您不要光寫我,咱是一個男人,只是盡了一個丈夫應盡的義務!請您給青葉多著一些筆墨。另外,請您寫一寫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沒有他們幫襯,就沒有我王根喜的今天,有了他們,我才有生活下去的希望!
不離不棄、生死相依,只為那一份對愛的堅持和守護。王根喜,這個淳樸正直的男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丈夫”二字的內涵,詮釋著美好愛情的真諦,也堅守著自己對家庭的一份責任,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在常莊鎮以及十里八鄉贏得了交口稱贊。同時他的所作所為,也弘揚了孝老愛親的社會主義新風尚,更為社會和諧盡了一份積極的力量!
作者簡介
劉紅軍,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駐馬店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業教育督導,副業讀書寫作,對學校教育管理、教師專業發展有一定研究,擅長公文寫作,在文化宣傳、讀書寫作上偶有小獲。現任遂平縣教育局督導室主任,2023年9月當選遂平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2024年6月當選遂平縣文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