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 珂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持續健全服務科技創新的相關機制,尤其是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融資方面成效顯著。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7月14日,年內共有24家專精特新企業首發上市,占全部IPO數量的51%,合計募集資金達132.57億元。
多層次資本市場
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在板塊選擇上,上述24家企業中,除4家企業選擇登陸主板外,還有3家企業選擇科創板、12家企業選擇創業板、5家企業選擇北交所。
“當前,我國已形成涵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多層次市場體系,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機會,專精特新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上市板塊。”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內首發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占全部IPO數量的比例較高,意味著具有較強創新能力、較高技術含量和較好市場前景的企業,已經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全面注冊制的實施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融資環境,使得更多優質企業能夠進入資本市場。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方面繼續發力,吸引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上市。
4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其中提出,“依法依規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統籌發揮各板塊功能定位。出臺主板板塊定位規則,突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堅持‘硬科技’定位,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共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6月1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在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的同時,優化科創公司股債融資制度,更大力度地支持科技企業的并購重組。
劉祥東認為,當前資本市場賦能專精特新迎來“關鍵期”,不僅體現在數量占比上,更體現在政策、板塊選擇等多方位的綜合支持上,這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不斷優化上市政策和服務機制,未來資本市場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促進國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鼓勵專業機構
參與早期培育和投資
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新質生產力,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述年內登陸資本市場的24家專精特新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比超九成,包括電子、電氣設備、機械設備、汽車等行業公司。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專精特新企業通常在某一細分領域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的優勢,而制造業正是這些優勢得以發揮的重要領域。資本市場通過支持這些領域的企業上市,有助于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年內多家專精特新企業IPO上市,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支持,以及對不同類型企業的精準服務。”章俊說。
劉祥東表示,專精特新企業在傳統制造業領域占比較大,這些行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和市場需求。
談及如何進一步提升專精特新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效率,田利輝建議,首先,進一步完善支持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的政策體系,加強各部門協同配合,提高政策執行效率。其次,降低企業上市成本,提高審核效率,使企業能夠更快地進入資本市場。最后,完善和強化專精特新企業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市場宣傳和推廣,向投資者全方位展示企業的業務模式、發展前景、風險因素等信息,以增加投資者信任度。
“建議出臺更多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專項扶持政策,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減輕企業負擔,提高融資效率。同時,拓展融資渠道,除傳統的IPO融資方式外,還可以考慮債券發行、股權融資、風險投資等融資渠道。”劉祥東說。
“應將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與北交所市場的高質量擴容結合在一起。”渤海證券創新投資總部副總經理張可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盡快出臺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加大機構資金進入北交所的速度和力度。
章俊也建議,鼓勵和支持專業投資機構參與專精特新企業的早期投資和培育,為企業提供更為專業的資本支持和增值服務,促進企業快速成長。(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