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9日電(韋香惠)穿上白大褂就是白衣天使了?近日,一位叫做“老陶說真話”的網紅醫生因自編自導虛假醫療視頻而被永久封禁的事情引發廣泛關注。
這位網紅醫生在視頻中,常常以搶救室醫生的形象出現,講述著深夜或凌晨接診的危重病人故事。這些救援故事看上去驚心動魄,比如深夜救治誤飲農藥的女性、處理嚴重的顱內出血病例,以及在一次吃燒烤引發的沖突中幫助傷者等。
靠著這些視頻,“老陶說真話”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數量將近150萬。然而,經過深入調查和網友舉報,那些所謂的“真實”故事不過是老陶自編自導自演的產物,而這個自詡說真話的老陶只是來自某整形機構負責人。事情查清后,他的賬號遭到了無限期封禁。
為了追求流量而制造虛假內容在互聯網上早就不是新鮮事,案例曝光后,很多網友表示對陶某的“翻車”并不意外,“當年看他起號不久,就知道假的。手術室一點不規范,柜子里都是空的,還有辦公室太豪華了。”
近年來,醫療科普在社交平臺興起,百萬級粉絲的網紅醫生不在少數,與此同時各種亂象也層出不窮。比如,“跨科室科普”、走“擦邊”路線或者危言聳聽販賣焦慮等。還有許多醫生與運營公司合作,被流量捆綁,批量抄襲洗稿,不尊重科學常識,生產大量低質內容。
醫療科普是有必要的,但穿上白大褂來作秀實在是大可不必。作為救死扶傷的職業,醫生的公信力至關重要,拿嚴肅的醫學信息做噱頭不僅違背了醫療行業的職業道德,還會干擾公眾對正確健康知識的獲取和理解,破壞公眾對于醫生形象的信任,嚴重影響醫患關系。
醫學不容兒戲,手術室不是網紅秀場。在短視頻科普業態已經成形的基礎之上,行業協會、醫管部門等相關機構應該加強引導出臺更細致的行為規則,重視對于醫療自媒體的監管。平臺需要進一步完善內容審核機制,提高審核效率和準確性。
尊重科學、尊重生命是每一位醫生和患者之間都應該達成的共識。醫生應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確保所發布的醫療信息真實、準確、可靠。公眾也應該提高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積極舉報虛假內容,共同維護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