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擘畫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藍圖。從藍圖到現實,各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開春之際,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實干·2024》系列報道,多維度聚焦各地新氣象、新作為、新突破和新展望,振奮龍馬精神,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央廣網鄭州3月26日消息 “希望孩子們更深刻地了解家鄉文化,未來能更好地弘揚和傳承。”近日,河南省安陽市燈塔路小學的師生們走進殷墟博物館新館,感受“商文明”。開館僅半月,殷墟博物館新館已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成為文博愛好者的新晉打卡地。
春風浩蕩催征程,奮楫揚帆正當時。在河南這片土地上,我們能夠看到古老與現代交織的文化景象,聆聽“叮叮當當”的工業交響樂,感受鐵路動脈連接國際與未來的強勁脈動。
這里,文化旅游事業繁榮興盛,為安陽、洛陽、開封等古城注入新的活力;食品產業正以蓬勃之勢發展,將原始的農產品經過精加工,轉化為高品質的商品,暢銷四方;而鄭州的中歐班列,則在穿梭往來中,將中國制造推向世界舞臺。
2024年,河南活力滿滿,“干”字當頭勁正足。
文旅融合發展 流量變留量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弊鳛辄S河文化核心區和集大成之地,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文旅資源豐厚。
今年1月,河南定下“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億人次、綜合收入突破1萬億元”的目標。今年是河南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突破年”,河南文旅如何持續“出圈”“出彩”?
洛陽有“中國牡丹花都”之稱。2023年,洛陽文旅火爆,漢服“出圈”,躋身全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之一。在不少游客看來,去洛陽穿著漢服賞牡丹,是“最春天”的事。
游客身穿漢服在洛陽應天門景區拍照打卡(央廣網發 張夢丹 攝)
3月21日,第41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賞花啟動儀式舉行。洛陽專門召開全市旅游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會議,提出將在重點時段常態化開展景區延時服務,豐富景區沉浸式業態和消費場景,有效增加文創產品供給。
近年來,“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已成為洛陽新文旅產業的鮮明特征,“漢服”也成為洛陽文旅的重要標簽。河南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夢一認為,洛陽漢服文化促進了河南省域文化形象在省外的更新,推進了鄭州、開封等地的文化旅游業發展,同時也為河南文旅打開了新思路,不再是做旅游、做文化項目、做文化活動的推介,而是抓住自己的流量密碼,做文化輸出。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年以來,河南各地結合自身特色,助推河南文旅在保護與創新中綻放文化魅力。
作為“鄭汴洛”核心旅游帶重要節點城市,開封在河南文旅整體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推動文旅強市建設走深走實,全面叫響“宋文化看開封”特色品牌是今年開封文旅發展的重點任務。
近段時間,萬歲山武俠城的“王婆”出圈,為開封旅游業帶來了“大流量”,這是開封文旅對“宋文化”創新運用的一大亮點。
龍亭區是開封的宋韻風貌核心展示區,游客接待量占全市70%以上。開封市龍亭區副區長王風來說,2024年,龍亭區將深度挖掘宋詞、宋畫、宋服、宋宴等有代表性的宋文化元素,同時推動清明上河園等景區加大節目編排和創新,整合宋都御街等優質文旅資源,探索年輕化、時尚化、沉浸式的新型文商旅融合發展模式。
2024年春節假期,開封文旅市場火爆(央廣網發 趙夢陽 攝)
安陽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2月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作為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近3000件(套)文物首次亮相。
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是當前安陽乃至河南撬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又一個新機遇。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游客需求,打造文旅新亮點,近日,安陽市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景區、洹河夜游、曹操高陵、安陽博物館6個場館推出夜游項目,全力打造“大邑商·夜安陽”夜游文旅品牌。
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后,吸引不少游客參觀(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挖掘文旅消費潛力,加快文旅文創融合,把“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打造成為高識別度、高傳播度、高美譽度的國際知名文旅品牌;深入推動甲骨文保護整理、文創開發,將殷墟甲骨文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新地標、中原文旅新名片;推進文旅資源整合,圍繞黃帝故里、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中華文化IP,建設10條具有國際范、中國味、中原韻的精品線路。
河南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黃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宋朝麗認為,當前,河南可以通過更多沉浸式體驗,從情緒經濟、場景經濟和美學經濟三方面發力,把河南厚重的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旅游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推動整個河南文旅市場的發展。
從田間到舌尖 “味蕾”產業蝶變
作為全國最大速凍食品生產和物流中心的鄭州,以調味品、懷藥保健食品產業集群為特色的焦作,農業基礎雄厚、預制菜產業鏈條完整的新鄉……
如今,河南各類食品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界餐桌”,河南食品產業經濟總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當下,河南各地抓住“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發展新機遇,在市場激流中跑出新速度。
地處豫中南地區的漯河,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多達13萬人,當地每5個職工中就有2個從事食品行業。食品,撐起了漯河發展的“脊梁”,這里生產的食品,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各地。
漯河超前謀劃建設了智能食品裝備產業園(央廣網發 漯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供圖)
“很多人回憶說,紅油涼面、北京方便面等食品陪伴他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是‘80后’和‘90后’童年的味道。”漯河一家食品加工企業銷售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飛說。
漯河食品加工業的迅速崛起,與其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息息相關。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省內領先,年加工小麥600多萬噸,占河南糧食加工量的15%;年屠宰生豬能力達2000萬頭,占河南的30%;優質小辣椒種植面積常年保持40萬畝以上,優質花生20萬畝以上……
在漯河,目前食品企業多達7000余家,其食品產業總規模占河南的五分之一。作為食品加工大市的漯河,近年來,當地食品加工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漯河一家有著30余年生產經驗的本土食品企業,不斷追求產品創新?!?997年,銷往四川的鮮濕面腐敗率約為4%,退貨率較高?!痹撈髽I技術經理王紅新回憶,“經過無數次實驗,我們研發出生物保鮮酸調工藝,將鮮濕面的腐敗率控制在十萬分之一以內,既保證了口感,又有效抑制了霉菌腐敗,延長了貨架期,為贏得海外市場奠定了技術基礎?!?/p>
鮮濕面生產車間接收到來自泰國的訂單,正在進行大批量生產(央廣網記者 張麗娜 攝)
“下一步,漯河將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著力打造3000億級的食品全產業鏈和5000億級完善豐滿的綠色食品產業生態,致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食品名城,走出一條適合本市特色的新型食品工業化道路。”漯河市副市長周劍說。
如今食品產業已在河南遍地開花。鄭州一家速凍食品企業生產車間內,一道道整齊有序的全自動生產線有條不紊,從蔬菜處理、產品包制與分裝,到自動冷庫、冷鏈運輸,整個流程都實現了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
“1分鐘,近20萬顆湯圓在生產流水線產生;1分鐘,亞洲最大立體冷庫吞吐貨物4.5噸,約490件貨物進出;1分鐘,173輛冷鏈車行駛里程230.7公里;1分鐘,5500箱面點被送往世界各地。”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企業創辦27年來堅持創新,從最初的湯圓、餃子,已經布局速凍領域全品類研發。
大型工業自動機械設備正在生產速凍湯圓(央廣網記者 張麗娜 攝)
全國凍品看鄭州,鄭州凍品看惠濟。思念所在的鄭州市惠濟區,現有速凍米面制品規上企業超2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占全國速凍食品60%以上的市場份額,有“速凍食品之鄉”的美稱。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駐馬店作為農業大市,緊握糧食這張“王牌”,以“農頭工尾”為抓手,一產“接二連三”不斷融合發展。如今,駐馬店已建成正陽花生、泌陽夏南牛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全省率先實現部、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
隨著河南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鄭州、漯河、駐馬店等地的優秀食品企業正在不斷涌現。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正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現代食品產業集群。定向發力,聚焦休閑食品、冷鏈食品等,建立“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現代食品全產業鏈條,河南食品產業正朝著構建現代化食品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
“陸海空網”齊發力 交通提質賦能
如今的河南,高效且多元的交通網成為連接食品產業和文旅產業的重要紐帶。
2023年,河南省高速公路網總里程突破8300公里,濟鄭高鐵全線貫通,河南率先在全國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并開辟了連接鄭州與莫斯科、塔什干等城市的國際貨運通道,加強了與全球的物流聯系。在航空運輸方面,安陽紅旗渠機場的投入運營使河南民用機場數量增至5座。同時,內河航運持續發展,全面啟動實施內河航運“11246工程”,計劃用3—5年時間,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濟鄭高鐵全線通車,首趟G4830次列車從鄭州東站發出(央廣網發 宛文鵬 攝)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不斷豐富,不僅為河南產業興旺注入了新活力,也為河南國際經貿往來按下了“加速鍵”。2023年,鄭州中歐班列開行量累計突破1萬列,海鐵聯運集裝箱發運量激增78.1%。
乘勢而上,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一年工作重點:擴大更高水平開放,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四條絲綢之路”優勢。加快實施關鐵融合大監管區、國際倉儲分撥中心等項目,拓展中歐班列線路布局,優化省內二級節點,推進境外樞紐和節點網絡建設,確保開行3500列以上。
在鄭州國際陸港專用鐵路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連續梁掛籃施工作業。這條專用鐵路線建成后,將東聯隴海、西聯京廣兩條交通大動脈,成為鄭州國際陸港重要的門戶通道。
鄭州國際陸港是河南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河南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加快開放強省、現代物流強省建設的重要戰略抓手。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新年說,他們自主創新打造“數字班列”,將科技深度植入班列運營全流程,成為全國中歐班列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數字班列”;同時綜合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攻克了多式聯運集裝箱全程運蹤定位等多項關鍵技術。通過“運貿一體化”模式,為河南產品出口提速降本,助力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鄭州國際陸港與中鐵聯集航拍(央廣網發 李新華 攝)
今年1月15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對外公布鄭州國際陸港規劃,目標直指世界一流國際陸港。規劃明確,2025年,高水平建成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2030年,鄭州國際陸港綜合服務能力、產業帶動力全面提升。
“未來,我們將高質量建設鄭州集結中心示范工程,促進中歐班列開行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充分發揮鄭州米字形高鐵和陸、海、空、網四路協同優勢,密切結合產業需求,不斷提升對本地產業的支撐作用?!编嵵菽扯嗍铰撨\公司副總經理李民福信心滿滿。
盛開的油菜花把周口中心港裝扮得更加美麗(央廣網發 梁照曾 攝)
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張占倉表示,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河南發揮居天地之中的區位優勢,2013年7月在全國最早開通了“陸上絲綢之路”——中歐班列(中豫號)。2024年河南將在中歐(亞)班列擴量的同時,提升開放發展質效,按照“穩西、強北、拓南”的思路,完善國際線路網絡,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暢通“陸上絲綢之路”,為河南與歐亞各國雙向高水平開放發展注入新動能。
對外,河南正主動而為,進一步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對內,河南也勇挑大梁,在推進中部地區崛起發展進程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目前,河南產業基礎持續夯實,5大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快速增長;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筑牢了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在中部崛起過程中,河南不僅發揮出了區域經濟龍頭帶動作用,而且在確保農業和糧食安全、交通和物流暢通、創新和產業轉型等方面奮勇爭先,走在前列。
春潮涌動爭朝夕。2024年,河南“實”字撲面,正書寫砥礪奮進、“豫”見美好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