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分內的事”“是很平常的事”,面對媒體,巖實和戰友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句話。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雨季,在96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巖實和戰友一步步巡邊踏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線索。這里的草叢比人還高,“地上本沒有路”是常有的事,巖實就用隨身的傣刀砍出一條路來。
甘于奉獻的無名英雄
巖實是勐臘縣國家安全機關的一名干警,皮膚黝黑,不善言談。“生活條件嘛,是沒有大城市優越,但我們很喜歡工作生活在這里。”身在勐臘的干警大都與巖實有著同樣的心聲,但這里半數以上的干警并不是本地人。他們當中,很多人為了安心工作,選擇把孩子送回老家父母那里。
“一年200多天在外面工作,顧不上家嘛。但這里太重要了,離不開人。你去偵查,不一定能發現敵情,但是你不去,就可能放過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隱患。”邊境一線,歷來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關注和滲透的重點。近年來,隨著中老鐵路的順利開通,位于勐臘的磨憨口岸,更成了關系國家重大利益的重要關隘。因此,巖實和戰友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任務重了,更需要向我們的前輩們好好學習。”說起老同志,巖實滿臉崇敬,“我剛參加工作不久,老同志帶著我巡邊,還差幾公里結束任務時,他被毒蟲叮咬,昏迷過去。到醫院輸液治療后,老同志還是堅持當天把剩下的幾公里巡完。那個咬傷的地方3年多才完全好起來。”
巖實說,許多老同志在他眼里都是英雄,只不過他們自己并不把那些轟轟烈烈的往事掛在嘴上,他們才是無名英雄。
勇斗間諜的國安衛士
宋斌是20世紀80年代末參加工作的一名干警,談起自己深夜徒步20多公里追查間諜的經歷,他并不覺得值得炫耀,“一路上沒有路燈,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走。有一個手電筒,也不敢常亮著,有月光的地方就關了手電筒”。
這樣的經歷,不過是宋斌口中的“平凡事”,就連一件他親歷的大案,也沒能激起他內心太多的波瀾。
2011年8月的一天中午,濕熱的西雙版納氣溫接近40攝氏度,化裝成船老大的宋斌蹲守在瀾滄江邊。
“當時接到上級通報,一起重大間諜案件的嫌疑人李某已經潛逃至西雙版納,意圖從這里偷渡出境。”宋斌說。
下午2點,守了一個多星期的宋斌終于看到遠處走來了一個身影。“他戴著鴨舌帽,背著雙肩包,外貌著裝都和嫌疑人特征很吻合。他看到我是船老大的樣子,就主動過來,想讓我載他‘過河’。”確認嫌疑人身份后,宋斌亮明了國安干警身份,怎料李某撲通一聲就跪在了宋斌面前。
“他叫我放他一馬,還從背包里拿出一沓美元和20萬元人民幣。我當時就說‘你妄想!我們是國安干警,怎么可能放過你’。”宋斌與從不遠處沖過來的戰友一道控制住李某,將其押送回了國家安全機關。談及當時的驚心動魄,宋斌只是笑笑:“我也算是經受住考驗了吧。”
警民之間的雙向奔赴
國安干警的忠誠敬業,當地的邊民看在眼里,更用實際行動表達著敬意。
“這些抵邊村寨的村民們國家安全意識都很強,一旦發現什么可疑情況,都會主動打電話給我們報告。”巖實說,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實的寫照。
不僅是公民,近年來,國家安全機關大力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更多企業和組織也更加自覺地承擔起了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從愿景變為現實,中國的企業更多地走向海外。國家的海外利益安全誰來保障?國家安全機關責無旁貸。
“開始我們找到企業配合工作,有些企業會避之不及。他們會有‘我們沒有間諜行為’‘不想與國家安全牽扯關系’的想法。”身為云南省國家安全機關從事海外安全保衛工作的一名干警,張珊說,“我們就一邊宣講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一邊給他們講國家安全機關有保護我國企業海外利益安全的職能。”
“我們和有關部門通力配合,將被困海外戰火中的中方企業員工營救回國后,企業就特別信任我們了。”張珊表示,有了國家安全機關的保駕護航,中國企業對海外的項目更加放心,也更有信心將發展惠及更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當老百姓和企業感受到國家安全機關的保護時,他們就更加支持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主動報告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線索。”張珊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這只是國家安全機關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在一次次維護國家安全的生動實踐當中,國安干警與廣大公民和組織完成著一次次名為“國家安全”的“雙向奔赴”,更多的“國安”故事正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
來源:法治日報政法(記者 蔡長春 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