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改起始于2012年,背景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加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步伐,理順醫療服務項目比價關系;目的是破除以藥補醫、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等。
專家分析,這一醫改方向是正確的,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卻只進行了價格改革,本應配套改革的醫保等政策沒有進行,導致病人負擔增加,抵制情緒增強,最終導致了醫改失敗。
張炳云在天橋上來回走,不斷探身尋找橋下人群中妻子的身影。
3月31日中午,張炳云出去打水的空當,他患尿毒癥的妻子就從醫院溜了出去,到重慶渝中區上清寺請愿。
張炳云趕到時,上清寺通往中山四路的街道上,已坐了一百多名患者,他的妻子坐在人群最中間。張炳云沖下天橋,想把妻子拉出來。但武警把他擋在人群外。
張的妻子是6年病史的尿毒癥患者,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3月25日起,重慶醫改開始,各相關醫療單位執行新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導致尿毒癥患者一次透析的費用上漲了100元左右。
為此,張妻與病友們聚集表達訴求。據參與請愿的一位病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上清寺請愿的多是尿毒癥患者,有人甚至從周邊區縣趕過來的。當日的請愿造成交通堵塞一百多分鐘。
4月1日下午3點,重慶市相關部門召開全市電視電話會通知,本次價格調整停止,恢復到3月25日前的標準。并要求醫院對新標準執行以來(3月25日-3月31日)多收取的費用在兩周內退還,低于原標準部分,做記賬處理。
3月25日開始, 3月31日結束。《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執行7天中止。
陷入困境的尿毒癥患者
張炳云的妻子每月透析12次,改革后費用增加了1000多元,這個退休工人家庭陷入困境
3月25日下午,張炳云從重慶第三人民醫院拿到妻子的透析繳費單,他的第一感覺是“拿錯單據了”:以往一次透析,除去醫保報銷,個人支付80多元,但這次要支付180元。到交費處詢問后才知道,“是重慶市統一漲價。”
3月13日,重慶市政府網發布消息,出臺實施《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3月15日,重慶市物價局、重慶市衛計委正式下發通知,要求重慶相關醫療單位從3月25日起執行新的價格標準。
《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顯示:全市醫療服務項目共9128項,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增減平衡”的原則,總費用不增加的基礎上,對其中7886項價格進行結構調整,其中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均降低25%,診查、護理、治療、手術類項目價格分別提高30%、30%、13%和13%。
醫院各個科室中,壓力最大的當屬腎病科。重慶第三人民醫院腎病科護士林小白(化名)說,新價格實施后,她的工作壓力倍增,“非常壓抑”。
腎病科面對大量需要透析來維持生命的尿毒癥病人,新價格標準實施后,一般的病人每月的費用要增加1000元以上,林小白不止一次聽到患者的咒罵,“你們醫院太貪婪了,要吃了我們嗎?”她不敢多解釋一句。
張炳云回到病房,他的妻子眼圈發紅。病友們都已知道漲價的事情。
同病房的張國民正在掙扎著下床,準備收拾東西出院。他前兩年因為糖尿病并發癥,失去了一條腿。一個小時前,張炳云離開病房時,病友們還正勸說家境不好的張國民繼續住院治療。
“這么一漲價,一般的家境,哪里支付得起?”張炳云感嘆。張妻每個月透析12次,每個月透析費用1000元左右,加上藥費、住院費等,每個月治病要花4000多元。而按照新的價格標準,一個月僅透析費就增加1000多元。
張炳云夫婦都是重慶退休工人,每個月退休工資加起來不到4000元,生活費全部依靠兒子。張妻哭訴:治療費用猛增,想要活下去,只有再向經濟并不寬裕的兒子求助。
據大坪醫院一名醫生推測,重慶尿毒癥患者人數超過3萬人。透析價格激增可能令部分尿毒癥患者經濟陷入困境。
“提前”看病
醫改消息公布后,不少患者趕在價格正式實施前“提前”看病,以省手術費
并非僅是尿毒癥患者,全市的患者和醫院都由此受到醫改的影響。
網友通俗解讀:機器的檢查費降了,但是需要醫護人員參與的檢查、治療費漲了。
一位醫生介紹,醫改后,費用增幅較大的是手術費用,比如剖腹產、闌尾炎手術分別上漲640元和600元。但在B超,CT等中大型檢測方面,病人有一定受惠。以胸腔B超價格為例,下降了30元。
新價格標準正式實施前,不少人就注意到這一消息,去醫院“提前”看病。渝中區白領彭波痔瘡犯了兩年了,因為工作繁忙,一直沒去治療。3月22日,看到要手術費用要上漲的消息,他急忙請假去醫院做手術。
他發現,當日排隊掛號的人比以前多出一倍,排在他前面的一個女孩說,“現在看病也扎堆。”
彭波如愿以償在價格上漲前做了手術。而沙坪壩區的商人張三行則成了“醫改試驗品。”
3月25日凌晨3點,張三行突發急性腸胃炎,到沙坪壩一家三甲醫院急診,一位年輕的女護士開玩笑說,“恭喜你,你是醫改實行后我們第一個病號。”
張三行在醫院驗血、輸液。原本24日只需500多元,25日凌晨,他花了800多元。
大多數病人都是25日白天去醫院看病時才發現價格上漲的。家庭主婦蒲雪當時幫母親掛號,她聽到許多人大聲抱怨的聲音,“掛號費漲了一倍!”
準備倉促的醫改
新價格正式實施前不到半個月,重慶市衛計委才對醫院管理層進行培訓,許多醫院對醫護人員培訓不足
醫護人員對醫改的準備也并不充分。3月12日,《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正式實施前不到半個月,重慶市衛計委才對醫院管理層進行培訓,而多個醫院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都在3月20日之后。
重慶某衛生行政部門的一位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3月12日,重慶市衛計委舉辦了《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培訓會,要求重慶各大醫院醫務、財務、信息、總務等相關科室負責人及護士長參加該培訓。
重慶市一位參加培訓的醫務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培訓涉及新價格使用說明、綜合醫療服務、康復醫學、中醫醫療、病理學診斷、實驗室診斷、影像學診斷、臨床物理治療、臨床類項目、以及信息化管理等,“但培訓時間僅僅1天” 。
重慶市物價局針對各區縣發展改革委,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管理及醫藥價格監督檢查相關負責人員的培訓會更是倉促,直到新價格實施的前兩天的3月23日才召開。
各醫院對醫護人員的培訓也明顯不足。趙多(化名)是云陽縣某醫院的外科醫生,他形容《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像是“從天而降”,“快得沒有反應時間。”
3月20日上午,醫院領導召集醫護人員開會,通知施行《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3月25日凌晨,新的價格系統上線。從醫院下發通知到落實到醫護人員層面,只有5天時間。
趙多說,開會回來的醫院領導給醫務人員傳達會議精神極其簡單,只是通知馬上要執行新價格,要求醫生及護士對病患極其家屬做好解釋工作。“領導都沒有給我們解釋清楚,我們怎么給病患解釋?”
多家醫院的醫生反映,雖然醫改聲稱“有升有降、增減平衡”,但在實際操作中,只有大病才用到中大型設備降價了,一般的疾病多是診查、護理和治療,這部分都漲價了,大多數患者都受到影響。“患者一到醫院,第一項掛號費就上漲了,紛紛責問醫院。”
這期間,甚至出現渝中區一家三甲醫院門診的一個病人情緒激動,拔掉了輸液針頭,戳到了護士手臂上的事件。
重慶醫改符合新方向
專家稱,盡管重慶醫改中止,但調整思路是正確的,有利于改善醫療服務價格扭曲
重慶醫療價格改革七天而止。重慶衛計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此次醫改因為增加患者的負擔而“失敗了”,但最初的方向卻是在總體上不增加群眾負擔情況下,制定出臺新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標準,以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重慶市對新版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解讀中提到,新版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制定工作早在2012年就由物價局牽頭開始制定。其背景是2012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人力社保部下發《關于推進縣級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發改價格〔2012〕2787號),要求各地加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步伐,理順醫療服務項目比價關系。
2014年5月,重慶和天津等其他16個城市一道,被國家衛生計生委納入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聯系試點城市。此后,重慶市公布了《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以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推進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等重點環節改革,提出逐步建立群眾得實惠、回歸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醫藥衛生運行新機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醫改專家李玲告訴新京報記者,《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14年版)》的調整思路是正確的,有利于改善長期以來的醫療服務價格扭曲。
今年3月,同為第二批公立醫院改革聯系試點城市的天津,也提出類似改革措施:降低部分大型設備檢查項目收費標準,適度提高床位費收費標準;提高護理費、治療費、診查費收費標準;提高手術費、麻醉費、搶救費收費標準。
李玲介紹,北京也做過局部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在部分醫院設立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一定程度提高了醫生的待遇。
沒有“配套”進行的改革
官員、醫生、專家多方問診重慶醫改,認為醫保配套改革沒跟上是失敗原因
盡管沿著醫改新方向前行,重慶醫改卻沒能走遠。
重慶某區發改委官員告訴新京報記者,“試點城市”加快了重慶醫改步伐,但遺憾的是,此次醫改沒有體現2014《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改革實施方案》提到的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推出的新版價格也不合理。
2014年11月,重慶市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改革新聞發布會上,市衛計委黨委書記、副主任盛婭農回答記者提問時曾提到,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必須加強醫保的控費作用,完善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管理辦法。
但盛婭農強調了醫保控費作用卻沒能在此次醫改中體現。
“調價沒有問題,10年來重慶小面都從3元漲到了5元,但調價的同時,醫保等配套政策卻沒變動,調價變成從患者口袋里掏錢。這是此次醫改失敗的原因。”重慶大坪醫院一名醫生分析。
李玲也認同這一觀點,醫改價格略漲沒有錯,但是作為系統工程的醫改需要醫保等相關政策綜合調整,讓老百姓感到壓力減輕。“重慶的失誤在于只改了價格,醫保等系統性工作沒跟上。”
李玲以北京醫改為例介紹,2009年新一輪醫改以來,北京首先建立了一張人群全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障網,截至2013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員1354.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員160.1萬人,新農合參保人員254.4萬人。此外,還建立了城市特困人員醫療救助制度和農村特困人員醫療救助制度,形成了包括資助特困人員參保參合、門診救助、住院救助、生育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體系。
以前述醫事服務費為例,北京將這一費用納入醫保報銷體系,醫保定額支付每人次40元,看普通門診,醫保患者只需2元,比醫改前還低了1元。雖然門診費用提高,但“醫保令患者的壓力減輕了很多。”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分析,這次重慶醫改價格制定過高,可能與重慶醫保基金缺口較大有關。
以重慶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基金為例,2013年,基金收入94.70億元,其中征繳收入17.63億元,財政補貼75.77億元(中央財政補貼50.70億元,地方財政補貼25.07億元)。基金支出83.02億元,基金累計結余50.96億元。
聶日明指出,每年醫保基金的征繳收入與支出的缺口高達65.39億,這部分需要依靠財政補貼。這意味著重慶市財政面臨較大的補貼壓力。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2013年,重慶市地方財政對重慶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補貼比2012年高出9.6億元。
“醫改涉及人保、財政、衛生、物價各方的利益的博弈。醫保基金是否有錢,財政是否愿意更多補貼?假如各方都不愿意妥協,只好從病人手中拿錢了。”聶日明說。
哪個部門說了算
重慶市衛計委和物價局對醫改中止的責任相互推諉,4月2日發布會表示“考慮不周”
4月1日下午,西南醫院張貼通知:接到衛計委通知,當日起,血液透析相關費用執行原標準。當天下午,重慶市衛計委公布全面恢復《重慶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2004年版)》。重慶醫改推行7天后,全面中止。
“當時,一位患者正在病床上輸液,得知這一消息,興奮地舞動手臂,差點把針頭扯下來。”西南醫院一位護士說。
第三人民醫院,張炳云的妻子聽這一消息,舒了一口氣,“終于可以活下去了。”
4月3日中午,重慶衛計委的車隊辦公室,司機們坐得滿滿的。 4月1日以來,沒有司機敢遲到早退。“這段時間,領導隨時都會被叫到市里開會。”司機張偉和他的同事必須隨時待命。
不僅領導去市里開會,重慶衛計委各部門也都會議不斷。
重慶市衛計委一位匿名的官員告訴新京報記者,“2014年版價格標準,我們是不同意推行的,從一開始我們就覺得有問題,但物價是堅決要推。”
上述官員還表示,按照計劃,兩個月前就要執行2014年價格標準,但衛計委和部分相關部門反對,一直延遲到3月25號。
4月3日,新京報記者在重慶衛計委的大樓里遇到重慶市衛計委主任屈謙,對于此次醫改,屈謙一字不提。衛計委門口,剛剛開完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大聲埋怨,“我們背了黑鍋。”
而重慶市物價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物價局并沒有主導權,只是這次醫改涉及定價,我們才參與,并且最后只是作為發布部門。這次醫改是衛計委主導的。”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在新價格制定、推行前后,重慶市沒有召開任何形式的聽證會。重慶市物價局一位工作人員稱,“在新價格剛推行的時候,有幾家大醫院是反對的,都覺得會惹出麻煩。”但醫院的反對意見并未阻止醫改的進行。
4月2日,重慶市物價局和衛計委的主要負責人在通過重慶本地媒體表示,這次醫改“我們調查研究不夠深入,聽取公眾意見不夠廣泛,對需長期治療、經濟負擔重的特殊患者考慮不周。”
醫改雖已突然結束,但仍給醫院帶來不少麻煩。“擦一個棉簽、打一次針都要計算差價,退費給病人。你算算,七天時間,我們要擦多少棉簽,打多少次針?”渝中區上清寺附近一家醫院護士喬菲(化名)熬了兩個通宵,才把400多個棉簽、4000多根針數明白,把退費算清楚。
新京報記者 安鐘汝 重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