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7月5日電 題:給紅旗渠拍照的人:黑白光影,鑒照青春
中新網記者 肖開霖 李貴剛 李超慶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致獻詞提及紅旗渠,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上,也出現關于紅旗渠的場景,這讓現年87歲的魏德忠激動不已,連稱“沒有想到”。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彼時,10萬河南林州人一錘一釬從太行山腰修建了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水利工程,解決了當地吃水難的問題。
當時只有20多歲的魏德忠,是河南日報社的一名攝影記者,在一次赴太行山區調研采訪時,看到紅旗渠的建設場景,被深深震撼,自此展開了長達10年的跟拍,用影像見證了紅旗渠修建過程。
在給紅旗渠拍照的人中,魏德忠可能是最有名的一個。“我親眼目睹了那段艱苦歲月、奮斗歲月”,他拍攝的大量照片,成為歷史的見證。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上,大屏幕上不斷閃過的畫面中,就有魏德忠拍攝的作品《凌空除險》和《喜悅》。
拍攝于1961年的《凌空除險》,記錄了紅旗渠修建過程中民工凌空清除險石的情景,是海內外人士常見的關于紅旗渠的照片之一,也是魏德忠最看重的拍攝作品,掛在正對著家門的墻上。
魏德忠回憶,當時為了抓拍除險民工舞動的姿態,他跟他們一樣腰上拴著繩子,下到懸崖上,一拍就是兩小時。
與這些除險民工的相處,也對魏德忠觸動很大,“畫面中靠內側的是‘除險英雄’任羊成,當時也是青年,指揮長讓我摸摸任羊成的肚皮,別人老繭長手上、腳上,而他的老繭卻長在肚皮上,那都是腰上系麻繩磨的啊!”
“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悅,是樸實、真實的情感流露,這不是演員能夠演出來的。”談及1966年拍攝的作品《喜悅》,魏德忠如是說。
當年4月,紅旗渠一、二、三干渠全線建成并通水。在通水典禮上,魏德忠抓拍住了老人們喜悅的表情。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紅旗渠總干渠通水的1965年4月5日。魏德忠說:“我把那天拍的照片命名為《盛大的節日》,照片放大后,能看到每個人都面帶笑容,說明紅旗渠看起來是修在太行山上,實際上是修在人們的心里。”
“在吃、穿、住、行都很艱苦的條件下,干著高強度的活,他們依舊滿臉笑容。”魏德忠說,他們更多靠的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
在魏德忠看來,自己拍攝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就是當年奮戰在紅旗渠上的青年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的奮斗精神。
也正是受到青年任羊成等人的感召,魏德忠暗下決心一定要帶著感情、帶著敬畏、帶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把紅旗渠拍好。
“我之所以能堅持不懈地去紅旗渠采訪拍照,也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激勵了我,給我了無窮的力量。”赴紅旗渠拍照的10年亦是魏德忠的青春年華,“我想當今青年應當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接力下去。”
“紅旗渠不僅僅是一個水利工程,已升華為一種民族精神”。如今已年近九旬的魏德忠,仍盡己所能傳播紅旗渠精神。多年來,他的作品也在多個場合進行展覽、展示,“那些黑白光影的背后,鑒照著一群最美奮斗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