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48歲的朱惠平手機鈴聲不時響起,接到電話后,他騎上裝滿蔬菜的電動三輪車,去縣城為幾家超市送菜。
一年多前,從朱惠平家門口到最近的公路,需要走一個多小時。這樣的狀態,2019年7月搬家后便結束了。
朱惠平家所在的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王村鎮朱家澗村曾是深度貧困村。過去,全村125戶375人分散住在大山深處10多個山頭的窯洞里,環境惡劣,村里沒有公路,只有勉強能讓驢車或者三輪車通行的土路。
為了徹底擺脫貧困,當地將朱家澗村列為整村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019年,朱惠平和鄉親們搬進了新樓房,從崎嶇山路的“天上”,搬到了交通便捷的“地上”。2020年,朱家澗村整村脫貧。為確保群眾搬得出、住得穩、能致富,在天津市武清區的對口幫扶下,朱家澗村建成日光溫室13座,鋼架大棚235座,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農業技術部門還選派技術人員長期駐村,手把手教村民種瓜務農。
有了政府的扶持,加上不怕苦、肯鉆研,2020年,朱惠平依靠種菜純收入五六萬元。
如今,朱惠平一家在嶄新的樓房里迎來脫貧后的第一個春節。“今年我想擴大種植規模,考個駕照,再買輛車,這樣冬天送菜就不冷了。”朱惠平說。“希望兒子能談個對象,女兒考上理想的大學!”妻子李海玲接著說。
小山村從“天上”搬到了“地上”,朱惠平說,自己家的生活從“地上”飛到了“天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