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山村叫麻懷村。
一條翻山小徑,是麻懷村祖祖輩輩出山的必經之路。麻懷村人要出趟門,只能翻山越嶺,花上三個鐘頭,很多人放牛放馬一不小心就摔下山崖丟了性命。
最可怕的是有人生病。1993年5月16日,鄧迎香3個月大的兒子發高燒,夫妻倆連夜送子求醫,孩子卻在翻山途中停止了呼吸。漆黑的夜,崎嶇的路,成了鄧迎香的傷痛。
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到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實地采訪時,鄧迎香站在麻懷隧道口回憶說:“那時候是12點鐘了,孩子就在我身上漸漸冰涼下去,當時我牙差不多都咬碎了?!?/p>
鄧迎香決心挖出一條可以通汽車的隧道,當她把這個想法說出來時,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沒有人支持,鄧迎香就一個人鑿山洞,最終村民被感動,都跟著干了起來,政府也給予了多種支持。
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奮戰,2011年8月16日,一條連接山內外,長216米、高5米、寬4米的隧道貫通。這個古老的村落駛入了歷史上第一輛汽車。
隧道通了,出村方便了,但村里沒有好的產業,大多數村民仍然生活貧困。
2016年10月,鄧迎香出任村黨支部書記,她決心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2017年,麻懷村集體出資,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形式,合作成立了生態農業公司,打造集種植、養殖、餐飲服務、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村集體經濟。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在鄧迎香的動員下回鄉創業。
袁端生以前在福建經營鞋廠,2016年回麻懷村過春節時被鄧迎香說動,留鄉創業。如今,袁端生已養了1000多頭黑毛豬,村民一年能增加收入三四千元。
2016年,國家首次設立“全國脫貧攻堅獎”,鄧迎香獲得這一國家扶貧最高榮譽。2019年,鄧迎香榮獲全國“最美奮斗者”稱號。
如今,麻懷村已發生巨變,退出了貧困村行列,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慕名到麻懷村參觀考察。
幾經苦寒,韌勁未減。如何讓麻懷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鄧迎香在思考中繼續前行。
?。ㄓ浾撸毫侄跗?朱潔英)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