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在漫長枯寂的凜冬結尾,
你是否還記得百花爭艷的風采?
清 汪承霈 萬壽長春冊,現藏故宮博物院
辭冬迎春,雪融花開,
在春意滿園之前,
先在古畫中一睹百花多姿的神韻吧。
清 董誥 延春薈彩圖冊,現藏故宮博物院
花卉題材的繪畫屬于中國畫的花鳥畫,
花鳥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的一門重要畫科,
與人物畫、山水畫三足鼎立、交相輝映。
宋 出水芙蓉圖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以動植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
統稱“花鳥畫”。
花鳥畫技法多樣,以描寫手法分為
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
寫意畫又可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
明 徐渭 四時花卉圖卷(局部),現藏故宮博物院
以水墨色彩上的差異,
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
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清 顏岳 桃花雙禽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說:
“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本之名”,
花鳥畫萌芽與原始人類對于大自然的描摹,
以造化為師,魏晉南北朝時期
花鳥魚蟲成為專門的描繪對象,
比如戴逵善畫牛,顧愷之善畫雁。
宋 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唐之后花鳥畫成為獨立的畫科,
涌現出包括善畫鶴的薛稷、
善畫馬的曹霸在內的一大批畫家,
花鳥繪畫藝術達到新的高度。
宋 夜合花圖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唐末五代的黃筌、徐熙
是當時兩位杰出的畫家,
黃筌的畫艷麗豐滿,
重在賦色,工筆重彩,
風格華麗富貴,人稱“黃家富貴”;
五代 黃筌 寫生珍禽圖卷,現藏故宮博物院
而徐熙的畫則重視落墨,
色彩為輔,清淡秀潤,
筆法寫意,人稱“徐熙野逸”。
這兩種畫風對后世花鳥畫的影響非常深遠。
黃筌之子黃居寀、居寶,
徐熙之孫徐崇嗣、崇矩,
都是當時花鳥畫的重要畫家。
五代 徐熙 玉堂富貴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兩宋時期花鳥畫進入繁盛時期,
得益于皇室的提倡和宮廷畫院的建立,
畫家們重視寫生,筆意生動傳神,
宋 海棠蛺蝶圖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尤其是宋徽宗趙佶在書畫方面突出的造詣,
在他的推動下,
院體畫風得到形成和發展,
兩宋畫壇名家輩出,群星璀璨,
花鳥畫以工筆重彩最為輝煌。
宋 緙絲趙佶花鳥方軸,現藏故宮博物院
南宋 馬遠 白薔薇圖頁,現藏故宮博物院
元代文人畫最為興盛,
花鳥畫向水墨雅趣的方向轉變。
梅蘭竹菊成為花鳥畫的典型題材,
文人借此寄情抒懷,
展現出高雅的審美意趣。
以趙孟頫、錢選、王淵等人為代表,
他們所繪畫的墨花、墨梅、墨竹等作品
成為時代經典。
元 錢選 八花圖卷(局部),現藏故宮博物院
明代花鳥畫出現流派紛呈、風格多樣的面貌,
水墨寫意和工筆重彩并行,
技法融合,別開生面。
潑墨大寫意的徐渭開創先河,
工筆設色夸張變形的陳洪綬獨樹一幟,
沈周、陳淳、唐寅、周之冕等畫家
都留下了眾多優秀的花鳥畫作品。
明 周天球 蘭花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明 藍瑛 古木文禽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明 沈周 玉樓牡丹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明 徐渭 歲寒三友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清代花鳥畫風格多變,技法革新,
朱耷的畫風簡約疏宕、筆墨清脫、別有意蘊,
而原濟的墨竹也頗負盛名。
花鳥畫史上自成一派的“沒骨法”花卉,
成熟于清初的惲壽平,他筆下的花卉
清朗綽約,秀潤明麗,別具一格。
清 惲壽平 山水花鳥圖冊,現藏故宮博物院
揚州畫派的花鳥畫則張揚個性,
清末時期的畫家們
多有在前人基礎上大膽創新,
吳昌碩的金石風氣、虛谷的冷峭俊逸,
都為花鳥畫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
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
終于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潘天壽、
朱宣咸、關山月、李苦禪、湯立、
劉小剛、吳悅石等花鳥畫大師。
清 周淑喜 鳩雀先春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清 鄒一桂 梅花水仙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清 金農 玉壺春色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清 鄭燮 托根亂巖圖,現藏南京博物院
于非闇 張大千 幽蘭竹石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
陳之佛 梅鶴迎春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
唐云 荷花蜻蜓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年年相似的花朵停留在泛黃的絹紙上,
匯聚著畫家的凝視、匠心和才氣。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這些生命的剎那芳華
正是春天最爛漫的注腳。
明 陳淳 洛陽春色圖,南京博物院藏
來源:博物館丨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