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16日電(童笑雨)用牛仔面料和拼接技術縫制、3D打印旗袍、下擺縫上琥珀墜子……看到形態和風格迥異的旗袍,中國絲綢博物館長趙豐稱,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另類“打開方式”,并坦言“要包容這種‘百花齊放’”。
10月16日,“如詩:2020全球旗袍邀請展”在浙江杭州開幕。現場共展出40余件由多個國家和地區設計師制作的旗袍。
旗袍是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自2018年以來,中國絲綢博物館就開展了“全球旗袍邀請展”活動,至今已是第三屆。三屆以來,共有24個國家及地區的100名設計師及團隊參與其中。
本次展覽以“詩歌”為主題,分三個單元。縱觀展出的旗袍,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當地文化結合,是設計師們的“默契”。
柬埔寨設計師劉禪香是一位喜愛古代和現代設計的設計師。她設計的旗袍“帕晨花”以吳哥窟墻壁為靈感,并將柬埔寨的傳統服飾長裙融入到設計中。旗袍上的圖案“帕晨花”類似中國的古錢幣,裙中的四種顏色取自柬埔寨和中國國旗,象征兩國友誼。
Dorota Ko?odyńska是波蘭華沙美術學院舞臺設計系助教,主講戲裝設計。她設計的旗袍雖然有中式豎領和斜扣,但不像傳統旗袍那樣修身,反而下擺寬大,印上了對稱排列的植物和動物圖案,并以金黃點綴,頗具戲服特色。
西班牙手工藝人Maria Carmen Perez Pastor設計的旗袍“戲魚”,用牛仔面料和拼接技術縫制而成。在背面,她將羊毛和絲綢制成褶邊,模仿海潮翻涌。
此外,現場還出現了3D打印的旗袍,拉脫維亞設計師還在旗袍上縫了琥珀墜子和歐根紗。
“這些旗袍真的超乎我的想象。設計師們展示了傳統旗袍新的可能,為旗袍在未來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趙豐看來,想讓以旗袍為代表的傳統文化走出去,那就不能“固步自封”,要擴大朋友圈,允許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來交流、創新。
中國美術學院保加利亞籍教授阿薩杜爾·馬克洛夫參與了展覽前期的旗袍征集工作。他說,每個國家、地區都擁有不同的文化,邀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設計師制作中國的旗袍,是件“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的事,更是一種另類且深度的文化交流。“在現場,我無數次被他們的設計震驚。傳統文化需要這樣的溝通。”
據悉,本次展覽在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