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天中午11點,80歲的老人胡平英都會準時到小區內的“暖心廚房”吃午飯,一天7塊錢就能吃到午、晚兩餐飯,飯后還能和老人們在娛樂室下棋打牌。最近,這間運營了5年多的“暖心廚房”,再次在網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老人們在“暖心廚房”用餐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暖心廚房”位于長沙天心區金盆嶺街道赤嶺路社區的二機小區內。據社區黨委書記詹莉云介紹,二機小區是當地一個企業的改制小區,退休人員就有600多名,退休老人的平均年齡都在70歲以上,老齡化問題嚴重。
老人胡平英和兒子居住在一起,白天兒子去上班,晚上下班后才能給她做晚飯,而社區里和胡平英一樣老人不在少數,子女在外忙于工作,高齡老人的照顧成為了社區的難題。
為了切實解決老齡化面臨的問題,2015年赤嶺路社區對轄區的高齡老人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用餐是老人們普遍面臨的困難。于是一個以65歲以上老人為受惠對象的“暖心廚房”,租在了二機小區的一間房間里。
“最初只有66平方米,條件比較簡陋,但至少能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吃上健康的飯菜。”詹莉云說,“暖心廚房”主要面向群體的是65歲以上體弱多病、孤寡、空巢、獨居或者低保戶老人,每天只需要繳納7元,就包含三菜一湯的午餐和晚餐,如果是低保戶家庭,則免費向老人開放。同時“暖心廚房”不只面向二機小區,其他小區的老人也可以前來就餐。
即使物價上漲,7元兩餐飯的標準在5年里也從未上漲過,詹莉云告訴澎湃新聞,“暖心廚房”里所有的運營成本和費用,都由金盆嶺街道的民生資金提供,每年約補貼5萬元,“先是我們自己墊上,之后再由街道給我們補足。”
社區組織老年人一起包包子目前“暖心廚房”運營5年多,已經有60多名老人注冊用餐。如果有老人行動不便或者身體不適,還會有“愛心鄰居”負責送餐到家,“比如我們有一位90歲的高齡獨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工作,為了減少老人的負擔,我們工作人員每次都會特意給老人準備兩頓量的飯菜讓老人家打包帶回去吃。”
“暖心廚房”除了解決了老人們的用餐問題,還成為了老人們的交流聚集地,“尤其是獨居老人,精神層面的生活可能會比較單調,在這里吃完飯他們還可以聊天、下棋、打牌,豐富了老人生活。”詹莉云說,2019年赤嶺路社區將二機小區一樓的一層全部改造為了居民文化活動中心,擴充后的面積達到了450平方米,不僅能提供舒適的用餐環境,還可以供老人們唱歌跳舞,“我們逢年過節就會組織老人們開展一些活動,比如一起包包子、中秋節吃月餅,就是希望能給老人們家的感覺。”
詹莉云告訴澎湃新聞,今年金盆嶺街道推出了“金福民生”工程,計劃將“暖心廚房”擴展到全街域范圍,不少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都表示愿意贊助“暖心廚房”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