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遷惹的禍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是一個古老的歷史疑案。
秦始皇姓嬴名政,出生于戰國時代的趙國首都邯鄲,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鄲市。他的父親子異,是在邯鄲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當時還不到二十歲,潦倒而不得意?。 他的母親是出身于邯鄲豪門大戶的美女,風流多情而又能歌善舞,遺憾的是史書上沒有留下她的名字,只稱她為趙姬。
落魄的王子在異國巧遇富家美女,美好而又浪漫,本來應該是茶余飯后的美談、文人墨客的歌詠題材,然而,子異和趙姬的相遇,其間另有一位第三者介入。這位第三者,叫作呂不韋,是在邯鄲經商的大富豪。正是由于呂不韋介入的緣故,落魄王子異國巧遇富家美女的佳話,變成為復雜的三角戀情。正是在這種扯不清道不明的關系中,嬴政出生了。
嬴政出生以后,他的生父究竟是誰,是子異還是呂不韋,也就成為一樁說不明白的事情。?生父不明,對于一般的庶民而言,是難言的家事;對于家天下的皇室而言,可就是關系王朝命運的國事了。
▲《荊軻刺秦王》電影中的秦始皇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關系到六百年來世代承繼的秦國政權,究竟還姓不姓嬴,秦國是否在嬴政即位的時候,就已經易姓革了命,被偷偷地改朝換代了?正是因為事情如此重大,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的問題,成為千百年來歷史學上一樁聚訟紛紜的公案,歷史學家們為此一直爭論到今天。
考察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樁疑案起源于《史記》;換句話說,都是司馬遷惹的禍。那么,司馬遷又是如何惹出這場官司來的呢?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敘述秦始皇的身世時說: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
秦始皇的父親姓嬴名異,被稱作子異,就是公子異的意思。嬴異是秦國的第三十三代國王,莊襄王是他死后的謚號,司馬遷在這里用的是追述的筆法,所以這樣稱呼他。這段記載說,秦始皇是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在呂不韋家見到趙姬,一見鐘情,娶以為妻,生下了嬴政。出生的時間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出生地是邯鄲。?這段紀事簡潔明了,將秦始皇的身世交代得清清楚楚,明言他是子異和趙姬所生,并沒有質疑他的出生?。
不過,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里則是另外一個說法: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子楚,是子異的字號。這段紀事說,呂不韋與絕色善舞的邯鄲美人趙姬同居,知道趙姬懷了孕。在這期間,子異到呂不韋家做客宴飲,對趙姬一見鐘情,起身敬酒,請求呂不韋將趙姬送與自己。呂不韋開始非常生氣,后來考慮到自己已經為子異的政治前途投入了全部財產,為了“釣奇”獲取投資的成功,他不得不順水推舟,將趙姬送與子異。?趙姬隱瞞了自己已經懷孕的事實,嫁與子異,如期生下了兒子嬴政。于是,子異立趙姬為夫人。這段紀事生動詳細,通過講述一段歷史故事,明言嬴政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
同一《史記》在不同的篇章當中,對于同一事情有不同的記載,這就是秦始皇出生之謎這樁歷史疑案的由來,宛如司馬遷為我們布下的迷魂陣。
那么,這兩種不同的紀事,究竟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哪一個是歷史的真相,哪一個是人為的虛構呢?這就是需要我們來破解的歷史疑案了。
2.嫌疑人名單
俗話說得好,兩占不定,講的是算命打卦,一卦兇一卦吉,你無法拿定主意。正如我們對案件的審理,肯定和否定的證據一半對一半,法官無法根據現有的證據斷案。基于這種常識,僅僅依據《史記》這兩處不同的紀事,歷史偵探也無法判斷哪一處對哪一處錯,也就是說,無法判定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子異還是呂不韋。
在案件的偵破中,刑警偵探為了判斷事件的真相,常常使用一個有效的方法,叫作排除法。在種種疑跡當中,逐一排除假象,最后剩下來的,應當就是最接近真相的了。在秦始皇生父是誰這樁疑案中,可能是秦始皇生父的嫌疑人只有兩位,如果我們排除了其中假的那位,剩下的就可能是真的了。基于這個道理,我們不妨使用排除法來偵查本案。
為了便于偵查工作的展開,我首先將涉及本案的兩位嫌疑人的個人材料做簡要的整理,以卷宗表格的形式提供如下:
首先請大家審閱這份材料,然后隨同我按照搜查名單的順序,逐一調查這兩位嫌疑人,審查他們作案的可能。下面,我們一起來對第一嫌疑人呂不韋做詳細的審查,看看能不能將他從嫌疑人名單中排除。
3.發現了“奇貨”
呂不韋是濮陽人,濮陽是戰國時代衛國的首都,故址在現在的河南省濮陽市南。所以,以國籍而論,呂不韋應當算是衛國人。衛國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不過,到呂不韋的時代已經衰落得只剩下濮陽一座孤城,政治腐敗,前景黯淡。
國內無望,呂不韋于是出國尋求發展道路。由于家業的關系,他最先選擇的事業是經商,從事國際貿易。呂不韋離開衛國以后,在韓國的舊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大獲成功,成為天下數一數二的豪商,被稱為陽翟大賈,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以陽翟為總部的商界大鱷。陽翟大賈時代的呂不韋,大概也就三十歲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敵國,往來行商于各國之間,賤買貴賣,事業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 偃師呂不韋墓李開元/攝
大約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呂不韋為生意上的事情來到邯鄲,偶然結識了子異。子異的身世處境,立刻引起了他的興趣。史書記載了呂不韋初次見到子異時的感慨。這個感慨只有一個詞,就是已經成為漢語成語的“奇貨可居”。奇貨,稀少珍奇的貨物;可居,可以進貨囤積。“奇貨可居”,就是現在投資購進稀缺的商品,留待將來高價出售。呂不韋不愧是國際級的大商人,他將子異視為投資對象,精明地察覺出子異作為商品的價值。
呂不韋是老謀深算的投資大家,他認準目標以后,行動非常慎重。在邯鄲初見子異時,他聲色不露,只在心中審度盤算。回到公司的總部陽翟,他先做調查,搜集各種信息,經過仔細研究,再三計算核實以后,制訂出一個大膽的投資計劃,決定將自己的全部資產,投入到子異的升值空間中去。
由于事關重大,他覺得需要同父親商量。呂不韋專程從陽翟回到濮陽老家,就擬訂的計劃征求父親的意見。?在《戰國策·秦策》里,留下了呂不韋與父親談話的片段。大意是這樣的,呂不韋問父親:“投資農業,耕種收獲,可以獲得幾倍的利潤?”父親答道:“十倍。”呂不韋又問道:“投資商業,買賣珠寶,可以獲得幾倍的利潤?”父親答道:“一百倍。”呂不韋再問道:“經營政治,擁立國君,可以獲得幾倍的利潤?”
呂不韋的這一句問話,就是他看中子異的價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貨可居”的關鍵。在呂不韋眼里,子異的商品價值,不是普通商品的價值,而是政治權力這種特殊商品的價值。呂不韋要由經營商業轉入經營政治,他要由買賣商品轉入買賣權力,?他要投資子異,擁立子異成為秦國的國王。
對于一位商人來說,這可是破天荒的投資計劃。當然,呂不韋的這個投資計劃并沒有脫離商人的算計,正如他話中所表露的,這樣做的基本動機,仍然在于牟利。然而,這個投資計劃對于普通商人來說,畢竟超出了商業的常規,利潤究竟有多大呢?他拿不準,他心中不安,他希望從父親的口中得到一個中肯的評估。
呂不韋的父親又是如何回答的呢?只有兩個字:“無數。”這個“無數”是什么意思呢?迄今為止,專家學者們的理解是這樣的:順著前面農業利潤十倍,商業利潤百倍的話往上走,增加到一千倍一萬倍,一直大到不可計量。看得出來,這是無限樂觀的利潤期待。
然而,“無數”,還可以有另一種讀法,就是將“數”作為動詞讀為“計數”,理解為無法計算,難以預測。這是一種對于高風險投資的謹慎評估,更加符合一位賢明的父親對于愛子的冒險計劃的慎重反應。呂不韋的父親接下來說的話,我們不妨順著當時的情景替他補充出來:“不韋啊,既然你要選擇最高風險的投資,那就準備去獲取
最高的回報吧!”辭意雙關,語重心長。得到父親的理解,呂不韋心中最后一絲不安消去。他辭別父親,回到陽翟,開始行動。
以上,我們一起審查了呂不韋投資子異的過程。呂不韋之所以為子異“破家”,也就是傾其所有財產投資于子異的動機,應當是很清楚的了。從本質上講,呂不韋是追逐利益的商人,對于他來說,最高的利益就是資助子異登上王位,然后由成為秦王的子異給予自己最大的回報。呂不韋的這種行為動機,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致力于助選而不是追求自己當選。
4.“奇貨”的價值
呂不韋的投資動機明了以后,我們進而審查他的投資買點,看看他究竟看中了子異的什么,以至于敢為子異下如此大的賭注。這要從子異的身世說起了。為了便于理解,也為了便于追蹤調查,我還是按照慣例,請大家先來看一份有關子異家系的材料。
子異是秦國第三十二代王、秦孝文王嬴柱的兒子。子異出生于秦昭王二十六年(前281年),呂不韋見到他的時候,他的祖父秦昭王嬴則還在位,他的父親嬴柱是王太子,被稱為安國君。安國君嬴柱妻妾眾多,子女也多,光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子異是其中之一,?排行夾在當中,被稱為中子。
俗話說,皇帝重長子,百姓愛幺兒。皇帝重長子,是以利害計量的,長子將要繼承父業,自然要格外看重栽培;百姓愛幺兒,是基于人情,小兒子最是天真可愛,往往得到特別的呵護。不過,利害和人情常常糾纏不清。歷史上,老父親一朝心血來潮,以幼代長的事情屢屢可見。子異兩頭不沾,二十幾個兒子排排坐,吃果果,不管從哪一頭數起,都輪不到他有好果子吃。
俗話又說,愛屋及烏,子以母貴。講的是愛人之情及于所愛之人的相關事物,母親受尊寵,子女也高貴。?子異的母親叫作夏姬,是安國君眾多妻妾中的一位,生下子異后不受寵愛,郁郁寡歡于深宮后院。
夏姬被冷遇,子異也跟著母親受白眼兒。正因為這樣,中子子異,既得不到父親的喜愛,也沒有繼承王位的希望,后來就被打發離開秦國,到趙國去做質子。質子,就是人質。
不過,子異所充當的人質,不是普通的人質,而是國家之間的人質。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結盟訂約以后,往往互相交換王室子弟做人質,?被稱作“質子”?。
這些“質子”,既是外交使節,也是外交抵押。作為一種國際政治的籌碼,他們的命運,伴隨國家之間關系的變化而變化:兩國間關系友好,就被奉為上賓,禮遇有加;兩國間關系惡化,則遭冷遇羞辱,甚至被拘捕殺害。那么,在邯鄲的人質子異,究竟屬于哪一種呢?
子異來到趙國做人質的時候,大概是秦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這一年,子異的父親安國君做了秦國的王太子,也就在這一年,趙國的孝成王即位,秦趙兩國關系有了改善的契機。
身為王太子之 子的子異作為人質來到邯鄲時,還不到二十歲。當時,秦國極力東進,集中攻擊韓國;趙國與韓國是唇齒相依的鄰國,表面上與秦國和解,暗地里支援韓國抗秦。
秦趙兩國之間,平靜的表面下關系日趨緊張,一場大決戰(就是后來的長平之戰)不可避免的預感,正在秦國首都咸陽和趙國首都邯鄲蔓延開來。身在邯鄲的子異,一方面承受著來自趙國的敵視冷遇,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源于秦國的拋棄無依,日子越發難過。
關于子異在邯鄲的處境,《史記·呂不韋列傳》里這樣寫道:“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說子異歸國無望,前途渺茫,手頭拮據,車馬破舊,居處寒磣,真可謂孤零零一落魄王孫,窮困潦倒于異國他鄉。
不過,王子王孫畢竟是王子王孫,在王權世襲的世代,王室的血統潛藏著繼承王位的可能。落魄王孫子異,他身上具備繼承天下第一強國——秦國王位的潛在價值。呂不韋是第一流的商人,他以商人精明的眼光,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潛在的價值。在這個商機的捕捉當中,血統——子異身上純正的秦王血統,正是他投資的買點。
然而,子異身上的投資價值,畢竟是潛在的價值,能否實現有概率和機遇的問題。前面已經說過,王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純粹以數字計算,子異繼承王位的可能性為二十幾分之一,如今被打發到他國,希望更是渺茫。可以說,除非有特別的機遇,否則子異是沒有可能即位的。
請大家注意“除非有特別的機遇,否則子異是沒有可能即位的”這句話,它的另一種表達是,?“如果有特別的機遇,子異是有可能即位的”。
▲邯鄲武靈叢臺
古邯鄲的標志性建筑,相傳建于戰國趙武靈王時期,經歷了無數次天災人禍的破壞,多次改修重建
呂不韋不愧是國際大商人,他在各國間往來經商,也密切關注各國政局。他不但善于發現有投資價值的商品,而且對實現商品價值的機遇,也是有火眼金睛的。就在呂不韋關注子異潛在的投資價值的同時,實現這個潛在價值的機遇已經出現在他眼前,盡管還有些隱約不定,尚在流動當中。
那么,呂不韋所察覺到的這個特別的機遇是什么呢?
5.最高商業機密
呂不韋所察覺到的這個特別的機遇,是關系到他全部投資成敗的關鍵,是絕不能向外人透露的最高商業機密。這個機密,他只能講給一個人聽,也必須向一個人挑明,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當事人子異。
我們前面已經談到,呂不韋第一次見到子異,是在他從陽翟到邯鄲來做買賣的時候,那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不久以后,呂不韋再一次來到邯鄲,直接登門拜訪子異。這一次見子異,呂不韋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是為一樁大買賣而來的?。這樁買賣,不但是呂不韋商人生涯中最大的一樁,也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樁。
呂不韋進得子異家中,稍事寒暄以后,他試探性地對子異說道:“公子住的地方,門戶不夠高大,如果公子不嫌棄的話,在下能夠張 大公子的門戶。”子異回答道:“你最好先張大自己的門戶,再來張大我的!”
不愧是王子王孫,矜持的應對中不乏詼諧。
▲《荊軻刺秦王》中的呂不韋
呂不韋接著說:“公子未必想到過,在下呂不韋門戶的張大,有待于公子門戶張大以后。”子異是聰明人,明白呂不韋是有備而來,話中有話,他馬上請呂不韋入內就座,做深入的交談。
在密室的深談中,呂不韋首先為子異分析了秦國王室所面臨的繼承問題。呂不韋對子異說:“令祖父秦王已經年老,令父安國君不久前被立為王太子,已經確立了繼承人的地位。令兄子傒,得到賢者士倉的幫助,又有他母親在當中說話,似乎已經形成了接班的態勢。
不過,在下聽說令父寵愛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沒有兒子。令父的嫡嗣至今未定,大概將取決于華陽夫人的意向吧!”
呂不韋這段話是話中有話,言外之意是說,只要公子同意,我就有辦法說動華陽夫人立公子為安國君的繼承人。?聽了呂不韋這一番話,子異深以為然。他離席起身,以頭叩地施大禮說:“如果真能如你所言,說動華陽夫人立我為繼承人,將來即位以后,我一定平分秦國與你共同治理。”
呂不韋與子異深談的時候,子異的祖父秦昭王已經在位四十五年,有六十多歲了。子異的父親安國君被立為王太子時,已經將近四十歲了。古人的壽命遠比今人短,戰國秦漢時代人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以當時人的眼光看來,六十多歲的秦昭王,已是垂垂老矣,不久將辭別人世了。
從而,安國君繼承王位的事情就在眼前。老王在世還有幾年的算計,用一句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已經開始倒計時。
呂不韋的算計,是以安國君不久將即位為前提的,既現實又超前。安國君即將即位,而即位以后,他的繼承人就是王太子。安國君年近四十,盡管有二十多個兒子,繼承人——未來的王太子是誰,卻還沒有確定。
繼承人懸而未決,是因為安國君寵愛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他的正妻,他與華陽夫人,沒有子女,他們還在等待觀望。
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究竟在等待什么?在這個觀望的局面里,為什么呂不韋認為安國君后嗣的問題,將取決于華陽夫人的意向呢?
6.華麗的家族
華陽夫人是何等人物,她為什么能在王太子繼承人的問題上一語定乾坤呢?這要從她本人和她的家庭說起了。為了便于大家了解情況,我先請大家看兩份材料:一份是華陽夫人的個人材料,一份是華陽夫人的家族材料。
材料A所載華陽夫人的個人情況比較單純,也比較清楚,除了不知道她的名字而外,似乎沒有需要特別說明的地方。材料B所載的情況涉及秦王的家系,兩個家族的關系交錯在一起,必須做一些說明。
首先看表的左邊部分,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屬于以宣太后為首的楚系外戚一族,熊姓羋氏。她的華陽夫人稱號,應當是從華陽君羋戎那里承繼過來的。羋戎,是秦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弟弟,曾經做過秦國的丞相,是楚系外戚的頭面人物之一。
以姓氏稱號推斷,華陽夫人應當是羋戎的直系后人。華陽夫人的丈夫安國君是宣太后的孫子,羋戎的外甥,再結合輩分來考慮的話,華陽夫人應當是華陽君羋戎的孫女。華陽夫人姐弟三人,姐姐被稱為華陽大姐,弟弟受封為陽泉君。
下面,再請看表的右邊部分,宣太后是羋戎的姐姐,華陽夫人的姑奶奶。在秦王的家系中,她是秦昭王的生母,安國君的祖母,子異的曾祖母。宣太后出身于楚國王族,熊姓羋氏,嫁到秦國來,先做王妃,號為“羋八子”。
八子,是王妃的一種等級稱號,在前面冠上姓氏的羋,就成為她的專用稱號,而宣太后呢,是她做了太后以后的稱號。
這位宣太后,可是秦國歷史上一位了不得的政治人物,她扶持秦昭王即位,依靠羋氏家族的力量多年秉持秦國國政,政績不凡,生活放縱,可以說是一位?“秦國的武則天”。
華陽夫人是宣太后的表侄孫女,秦昭王的表侄女,安國君的表妹,她與安國君的婚姻是親上加親的政治婚姻,而安排這樁婚事的人,當是宣太后和華陽君。正是由于這樁親上加親的政治婚姻,華陽夫人在安國君的繼承人問題上有決定性的發言權。為什么這樣說呢?
理由之一,在于華陽夫人。華陽夫人不僅出身高貴,而且年輕貌美,聰明而善解人意。她受家庭的影響,也遺傳了宣太后的基因,對于政治問題多有留心,有見識,有主張,有活動能力,被認為是宣太后之后羋氏外戚的領軍人物。
宣太后和羋戎將她嫁與安國君的目的,就是希望她與安國君能夠生下兒子,希望秦國的王位,始終掌握在羋氏外戚所生的秦王手中。
理由之二,在于安國君。安國君本來不是嫡長子,也不是王位繼承人,沒有什么政治抱負,多年來沉湎于酒色,妻妾兒女多,政治活動少。
秦昭王四十二年,前王太子去世,他倚仗了羋氏家族的力量,在秦昭王的多位兒子中勝出,做了王太子。正因為如此,他對羋氏家族,是不得不依靠,?不得不借重的,他對華陽夫人,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皓鑭傳》華陽夫人
然而,世上的事物總是不完美。非常遺憾的是,華陽夫人與安國君結婚以后,始終沒有子女,這就是他們等待多年的原因。然而,事到眼下,從安國君日漸衰弱的身體狀況來看,再生兒育女怕也是很難了。
因此,安國君的繼承人,不得不在他已有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選擇,究竟選誰呢?他們還沒有看好。
在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選繼承人,直接牽連到這二十多個兒子的母親,也就是安國君眾多妻妾的利益。在這種情形之下,當紅受寵的正夫人——華陽夫人和她身后的羋氏家族的意向,將是一語定乾坤。
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華陽夫人在安國君的繼承人問題上有決定性的發言權的理由。呂不韋所看中的實現子異潛在價值的機遇,就在這里。
機遇有轉瞬即逝的可能。及時抓住機遇,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已經抓住了機遇的呂不韋,能否成功地實現這個機遇所帶來的可能呢?這將取決于他能否說動華陽夫人,在安國君的二十多個兒子當中選子異做繼承人。
呂不韋能夠說動華陽夫人嗎?
7.公關第一步
能否說動華陽夫人,將考驗呂不韋的公關能力。不過,呂不韋在正式開始對華陽夫人展開公關活動以前,他還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需要完成。如同我們前面已經講過的,及時而果斷地抓住機遇,?說動子異,呂不韋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
接著,呂不韋開始了第二步的行動。他提供大量的金錢給子異,讓子異擴大宅邸,購置車馬,廣結賓客,以金錢開路,在邯鄲展開聲勢浩大的社交活動。
有呂不韋的充裕財力為后盾,經過呂不韋的精心包裝打造,子異在邯鄲聲名鵲起,秦國賢公子的名望,開始在各國間傳播,自然也傳播到秦國的首都咸陽。
打造子異的宣傳造勢活動初見成效以后,呂不韋再次重金出擊,開始第三步行動。他高價購買了大量珍寶奇物,攜帶前往秦國首都咸陽,親自出馬開始公關活動。
呂不韋這次到咸陽來,可以說是有名有實有所求。有名,是說名正言順,有正式的名分。他是作為秦國派駐趙國的質子——公子子異的使者而來的,他將代表子異看望王太子安國君夫婦,向父母請安,同時匯報出使入質的工作。
有實,是說財力雄厚,不是兩手空空,而是滿載珍寶,財大氣粗,大有一舉買斷王位繼承權的氣勢。有所求,是說目的明確,就是通過公關游說,使子異成為王太子安國君的繼承人。
毫無疑問,呂不韋的公關目標是華陽夫人?。然而,抵達咸陽以后,呂不韋沒有直接去見華陽夫人,他將這次公關活動的第一個對象,鎖定在華陽夫人的弟弟陽泉君身上。
呂不韋為什么會這樣做呢?這就是呂不韋的精明細致了。呂不韋經商多年,不僅眼光敏銳,而且行事周全,對于這次一生中最大的投資,他更是用心良苦,加倍謹慎。他深諳人情世故,懂得從近親入手,是攻取婦人之心的捷徑。為了達到說動華陽夫人的目的,他制訂了一個嚴密的公關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公關陽泉君是序曲,是第一步。呂不韋將如何游說陽泉君,他能否說動陽泉君呢?
呂不韋游說陽泉君的事情,見于《戰國策·秦策》。呂不韋見到陽泉君以后,沒有多客套,而是直言不諱,以居安思危的警告方式,提醒陽泉君,他和整個羋氏家族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
呂不韋向陽泉君指出,當今的羋氏家族,人人居高官尊位,駿馬填滿苑廄,美女充滿后院,表面上華貴無比,實際上危若累卵。
話為什么這樣說呢?羋氏是外戚,繁華和衰敗,都系于婚姻和女寵,如今王太子與華陽夫人沒有子女,恩寵正面臨斷絕的危機。安國君年紀已經不小,一旦有所不測,繼承人如果不是近親的話,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的前途可謂兇多吉少。而眼下,長子子傒得到士倉的幫助,最有可能做繼承人。
一旦子傒做了繼承人,他的母親就將當權管事,那時候,尊姊華陽太后的門下必將冷落,蓬蒿叢生的前景,已經不遠了。
呂不韋的這番話是說,外戚家族的興衰,關鍵在于與王室的聯姻。?羋 氏的夫人與嬴姓的王太子結婚,以此保證未來的王后出于羋氏,這是維系家族榮華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還不夠,為了維系你羋氏家族的榮華,還必須有第二步。
這個第二步,就是需要由羋氏的夫人與嬴姓的太子生出兒子來做繼承人,這樣才能使羋氏夫人的正夫人地位不至于動搖,使王位始終掌握在有羋氏血統的繼承人手中。而今,你羋氏因為華陽夫人與安國君的婚姻做到了第一步,可以維持眼前的榮華。
可是,因為華陽夫人與安國君沒有兒子,第二步已經是你羋氏做不到的了,未來的衰敗是看得見的。所以說,當今的羋氏家族,表面上華貴無比,實際上危若累卵。
呂不韋的這番話,說得陽泉君默默無語,唯恐漏掉了半句。呂不韋察言觀色后,乘勢單刀直入,將自己來此的目的和盤托出:在下呂不韋今天前來,有兩個目的,一是請求君侯的協助,二是解救君侯的困擾。
君侯如果肯聽從在下的謀劃,可以保證羋氏家族富貴千萬年,安穩如泰山,羋氏家族的隱患危機,也可以由此消去。
說話到此時的呂不韋,神情鎮定自若,語氣堅定自信。字字句句,擲地有聲,如同響鼓,如同驚雷,直接敲打在陽泉君心上。
陽泉君多年周旋于秦國政治權力的核心,是代表羋氏家族政治利益的權貴。宣太后去世以后,羋氏家族的勢力衰落,新的恩寵,新的政治婚姻,新的希望,都寄托在姐姐華陽夫人身上。
然而,華陽夫人有寵無子,?留下了羋氏家族可能一朝傾覆的隱患。羋氏家族所面臨的這種形勢,陽泉君何嘗不知,用不著等呂不韋來說方才明白。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商業上,甚至是在家庭內部,同樣的話由不同的人來說,會有不同的意義,會有不同的效果。
請大家設身處地想一想,此時的呂不韋,是代表國君的兒子子異前來與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做政治交易的。他不是空手而來,而是手中有牌,他是拿著這張牌來與羋氏家族玩game、玩博弈的。
毋庸置疑,呂不韋手中的這張牌就是子異。子異這張牌,對于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來說,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為什么這樣說呢?
事實上,確立安國君繼承人的問題,是圍繞著秦國王位繼承權展開的一場政治博弈。在這場博弈當中,華陽夫人和安國君的眾多妻妾,子傒、子異和安國君的眾多兒子,都是參與博弈的角色。在這場博弈當中,華陽夫人和子異都是有所有而又有所缺的。
▲《皓鑭傳》安國君
子異所有的是什么呢?他是安國君的兒子,身內有嬴姓王族的血統,有繼承秦國王位的可能性。而子異所缺的是什么呢?是與二十多位兄弟,特別是在與子傒的競爭中勝出所需要的格外恩寵。
另一方面,華陽夫人所有的是什么呢?她是當紅受寵的王太子正夫人,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有決定性的發言權。而華陽夫人所缺的又是什么呢?是有安國君血脈的兒子。可以說,子異所有的,正是華陽夫人所缺的,華陽夫人所有的,又正是子異所缺的,?二者之間,天然形成一種互補的關系。
我們知道,生意能夠成交的前提,乃是以有易無,互惠互利。呂不韋以商人精準的眼光,看到了子異和華陽夫人之間這種千載難逢的互補互利關系。他游說陽泉君,向陽泉君挑明了這種關系。
他的話清楚地向陽泉君表明,如果我們放任現狀不有所行動的話,子異將窮困潦倒于邯鄲,而一旦子傒成為繼承人,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也將衰敗不振,可以肯定是兩敗俱傷。如果我們促成子異和華陽夫人結盟,子異將得到母親而繼承王位,華陽夫人將得到兒子而垂簾問政,?秦國政權將掌握在子異和羋氏家族的政治聯盟手中,可以肯定是雙贏俱利。我們必須馬上行動。
呂不韋所說的這個“我們”,就長遠的大局來說,是指以子異為代表的政治勢力和以華陽夫人為代表的政治勢力的未來聯合;就眼前的談話來說,是指我呂不韋與你陽泉君。
我呂不韋已經代表子異主動伸出了手,拋出了球,作為華陽夫人弟弟的你,請你權衡利害,請你當機立斷,伸不伸手,接不接球?
陽泉君與子異,同是秦國王室的親貴,在咸陽的高層社交圈子里,都是彼此知根知底而不會沒有往來的人物。陽泉君是紅極一時的華陽夫人的弟弟,子異是冷落于后宮的夏姬的兒子。
子異在邯鄲多年,從來未有音信報到陽泉君府上。在將要決定王太子繼承人的微妙時刻,子異使者呂不韋的突然造訪,陽泉君當然會感到不同尋常。呂不韋來訪的名謁遞上來時,他心里大概也猜到了幾分。
呂不韋打開天窗說亮話,不但如同響鼓驚雷敲打在他心上,而且字字句句都在點子上,直說得陽泉君連連點頭稱是,心悅誠服。他當即低頭拱手求教,請呂不韋明確指點方策大計。
呂不韋也不推辭,干凈利落幾句話:“子異是賢能之才,如今遠在趙國做質子,母親無寵無愛,盼望歸國而沒有機會,希望依附于華陽夫人。如果華陽夫人不棄,請收納子異為養子,拔擢子異做安國君的繼承人。如此一來,子異無國而有國,夫人無子而有子,豈不兩全其美。”
陽泉君當即拍板成交,說了一句話:“行。一切按呂先生說的辦。”于是,陽泉君成了呂不韋公關華陽夫人的幫手,親姐姐身邊的第一位說客。
那么,說服了陽泉君的呂不韋,他的下一步行動又是什么呢?
8.華陽夫人的眼淚
華陽夫人姐弟三人,陽泉君最小,華陽夫人居中,上面還有一位大姐,最受華陽夫人的信賴和倚重。呂不韋的下一步行動,是通過華陽大姐直接說動華陽夫人。
通過陽泉君的引薦,呂不韋面見了華陽大姐。呂不韋不愧是公關的天才,他這次見華陽大姐,與他見陽泉君時那種單刀直入、咄咄逼人的氣勢完全不同。他對華陽大姐話語平和親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遣詞用句,宛若春風化雨,點點滴滴地浸潤開去,大得華陽大姐的好感。
談話恰到好處時,呂不韋將重金購置的珠寶奇物悉數亮出,請華陽大姐呈送華陽夫人。華陽大姐同意了。
▲ 呂不韋戈, 1987年9月出土于四川青川縣白水區,現藏于成都博物館
正面刻銘:九年相邦呂不韋造蜀守金東工守文居戈三成都;背面鑄文:蜀東工。秦制,相國負責全國政務,鑄造兵器的事也由其監督,因此兵器上要刻相國的名字
于是華陽大姐進宮面見華陽夫人,極力稱贊子異賢明智慧,廣結天下英才,是秦公子中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華陽大姐轉達遠在邯鄲的子異的心思說:“子異白天黑夜思念太子和妹妹,在子異的心中,妹妹是自己出頭的日月天光,他一心一意期待著妹妹的恩寵。對于妹妹,子異這次特地備有一份薄禮,算是一點孝敬的心意。”
史書上說,聽了華陽大姐的贊美,接受了子異禮物的華陽夫人“大喜”。?華陽夫人的“大喜”,是喜上加喜。呂不韋帶來的羋氏家族與子異結成政治聯盟的計劃?,是一喜;呂不韋帶來珍奇的厚禮,又是一喜。趁著華陽夫人高興,華陽大姐趁熱打鐵,在姐妹間的閨中密 語中將呂不韋的計劃委婉挑明。華陽大姐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以青春美貌博得寵愛和歡心的人,一旦青春過去容顏衰老,寵愛和歡心也就隨之減退。如今妹妹侍候太子,甚有寵愛卻沒有兒子,如果不在恩寵正濃的時候早做打算,妹妹的未來將沒有保障。為未來著想,妹妹不妨現在就在太子的兒子當中選取一位賢明孝順的作為養子,勸說太子將他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如此一來,太子在世的時候,妹妹會一直受到尊寵,一旦太子百年以后,妹妹的養子將繼承太子做秦王,妹妹現在所擁有的尊寵都不會有絲毫減退,這可以說是“一言而萬世之利也”,因為一句話而得到長久的利益。
華陽大姐又說,如果不這樣做,不在繁華的時候植根“樹本”,未雨綢繆,一旦到了人老珠黃,“色衰愛弛”的時候,再想說話恐怕就沒有人聽了。如今子異賢明孝順,知道自己排行居中,依照順序不能成為繼承人,母親也沒有恩寵而無力相助,他愿意依附妹妹,奉妹妹為養母終身侍候。
如果妹妹在這個時候接受子異的心意,拔擢他成為太子繼承人,妹妹將終身在秦國享受尊寵華貴。
華陽夫人是何等聰明的人,聽了姐姐的話,她是靈犀一點通,當即“以為然”,頷首稱是。華陽夫人又是何等乖巧的人,她柔風細雨,巧吹枕邊風,時時在太子面前為子異美言,稱贊子異賢明,受到各國各界的稱譽。
華陽夫人又是何等動人的人,她感到太子對子異已經有好感時,嬌滴滴傷感涕泣,懇求太子說:“賤妾能夠進后宮服侍太子,算是三生有幸,這些年來,未能為太子養下后嗣,又是命中不幸。賤妾今生此世沒有多余的愿望,只求太子能夠恩準賤妾收養子異為養子;為太子的未來著想,也使賤妾的未來有所寄托,懇請太子定子異為后嗣。”
安國君成為王太子,多有倚仗華陽夫人的關系;安國君的未來,也需要羋氏家族的助力。真正是,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安國君都沒有拒絕華陽夫人懇請的理由,他同意了。
▲《皓鑭傳》安國君
華陽夫人又是何等精明的人,她趁太子高興,請求太子將定子異為太子繼承人的決定,寫成文書,刻在一分為二的玉符之上分別保管,使其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決定。
經過這番復雜而艱辛的努力,子異終于成為王太子安國君的法定繼承人。?中國歷史上一樁最大的交易,到此成功了。
9.初審的意見
追蹤誰是秦始皇生父的疑案,審查第一嫌疑人呂不韋到這里,我們的偵破工作似乎可以大致告一段落了。
呂不韋游說華陽夫人收養子異為養子、促成子異成為王太子繼承人這件事情,是圍繞著秦國王位繼承權的一次三方合作。合作的三方,分別是呂不韋、子異和華陽夫人。
呂不韋是這次合作的策劃者和經紀人,他在這次合作中成功地將互惠互補、雙贏共利的商業原則運用于政治,通過連環套式的投資計劃,促成了子異與華陽夫人聯手出擊,在王太子繼承人的爭奪中勝出,為最終取得秦國政權奠定了基礎。
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來復雜而富有戲劇性,實質上是羋氏外戚與嬴姓王子子異之間締結同盟的政治交易過程。
在這次政治交易中,子異的王室血統,是整個事情的關鍵,是連接呂不韋和華陽夫人的價值所在。
在呂不韋看來,子異這個“奇貨”的價值,在于他的王室血脈。?秦王室血統的純正問題,對由商界投身政界、投入全部資產的呂不韋來說,是關系他身家性命的死活問題,絕對不可以有稍許疏忽。從這個角度上看,呂不韋必須確保奇貨價值的真實可靠,他沒有在王室血統上作案的動機。
在華陽夫人看來,買下呂不韋所推薦的奇貨,也就是收養子異的買點,也在子異的王室血統。?子異血統的純正問題,同樣也是關系到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政治前途的死活問題。
從這個角度上看,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在有關子異血統的任何問題上,必將嚴格地監督甄別,不可以容許任何疏漏,留下任何可能被質疑的死角。在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的監管之下,在有關秦王血統的任何問題上,呂不韋只有小心唯恐不及的謹慎,不敢有稍許的疏忽。
從而,我們可以作出一個初步的審查意見:對于誰是秦始皇的生父這樣一樁歷史學疑案,如果從當事人的動機來考察的話,呂不韋沒有作案的動機;另一方面,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考察的話,華陽夫人和羋氏家族也不允許任何人在這個問題上作假。
從而,這個歷史上流傳的故事,這樁歷史學上的疑案,在當時的歷史中沒有作案條件,?歷史上的呂不韋,應當是清白的?。
▲本文摘自《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 李開元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