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晚年李清照:憔悴的老婦,身心裝滿人世的痛苦

編輯:關(guān)玲 時間:7/16/2020 10:19:25 AM 瀏覽:2523

  身居青州時,李、趙二人過著“神仙眷侶”般的日子,李清照產(chǎn)生長久隱居之意,可趙明誠被復用后,出于各種緣由單獨留下李清照,“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到靖康之變,只得南逃,生活顛簸漂泊,后趙明誠又去世,李清照護著趙式的金石文物,經(jīng)再婚、離異、坐牢之難,心境大變,詞風漸漸由清麗轉(zhuǎn)為凄厲,《聲聲慢》中的“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道出愁到無法用“愁”來表達的苦楚。

  1107年正月,蔡京復相。三月,趙挺之罷右仆射,后五日卒,卒后三日,家屬親戚在京者皆被捕下獄。七月獲釋,趙明誠母郭氏于下年伊始,率家人徙居青州。

  1

  歸去來兮,真堪偕隱

  徙青州時,李清照24歲。此后十年,她與丈夫屏居鄉(xiāng)里,度過了一段靜好歲月。明誠撰《金石錄》,清照筆削其間,二人閑暇則賭書潑茶,誠為后世所傳之“神仙眷侶”。明誠為清照30歲的畫像題詞,曰:

  “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

  《詞論》即作于鄉(xiāng)居期間。易安詞被推為“婉約派”,而當時的作家們對她的印象卻是“有丈夫氣”。易安詩如《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再如《題八詠樓》:“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此二首作于南渡之后,國破家亡,氣勢猶壯。

  易安的文風,從《詞論》及《金石錄后序》兩篇即可感知。《詞論》對當時各家一一點評,指摘其為詞之不足,對晏殊、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皆未放過。她稱此數(shù)公“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何耶?”詞別是一家,這是她的觀點。作《詞論》時,她才25歲。蘇軾以詩文為詞當時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很多詞人都對詞的體性、功用、美感等發(fā)表了看法。易安亦毫無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論點,其膽識和見識,即使男性作家或恐不及。自由的學術(shù)討論,真誠的文藝批評,本來是可喜可貴,然而,易安卻因此而遭到后世某些人的惡意攻擊。

  不論如何評價《詞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李清照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她的詩文情辭慷慨,詞卻雋永含蓄,二者風格迥異。

  閑處光陰易過,彈指十年。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說,他們曾“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或許“他們”僅僅是她吧。1118年,趙明誠復起,即將離開青州,赴萊州上任。二州皆在山東,相去不遠,然而明誠的計劃里卻沒有清照。

趙明誠與李清照像,作者不詳,圖片源自網(wǎng)絡。

  2

  多少事,欲說還休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的氛圍相當壓抑。尚未別離,已被遺棄。“鳳凰臺上憶吹簫”,典出秦穆公女兒弄玉與蕭史吹簫雙雙仙去的故事。或許清照夢想他們也能成為那樣的伉儷,然而現(xiàn)實卻一再偏離,忽然之間愛已成往事。

  送行的日子還是來了。現(xiàn)實的冰冷,水落石出,氤氳香氣散盡,金猊與夢俱醒。“被翻紅浪”,床上翻涌的“紅浪”,是她的心里的海水與火焰吧。“慵自梳頭,心灰意懶,心不在焉。“慵”,沒有心情;“自”,無意識之意識。既是一條河,總得流下去,帶著你的岸,載著你的船。

  “寶奩塵滿”,可見情緒懨懨,已有一段日子了。子不我思,誰適為容?至于“日上簾鉤”,事已至此,她還在乎現(xiàn)在幾點嗎?太陽升起,不過又是一個白夜,兩個黑夜之間夾著的深淵而已。絕望到幾近麻木,所以下一“任”字,對什么都不在乎。

  如果鏡子還記得這位慵自梳頭的女人,就是十七年前新婚時,那個曾將一朵鮮花“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女孩,會不會搖頭嘆息,偷偷落淚?這就是鏡子冰冷的原因吧。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說不得,說了也無益,徒然更添離懷別苦。新來瘦,與喝酒無關(guān),也沒有悲秋。那么因為什么?新來瘦,概由近日欲說還休的心事所致。不能說的痛苦,才是真痛苦。

  根據(jù)史料,清照的隱痛乃在于丈夫離開青州,赴任居官,有意疏遠而不攜她同行。明誠或有“天臺之遇”(劉晨阮肇天臺山遇仙女故事,指外遇),或攜其妾前往。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大概也挽留了,也哀求了,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可見明誠之意已決。秦樓仍用弄玉故事,本來是伉儷所居,他這一去,將煙鎖秦樓。煙,即愁也,秦樓從此將彌漫著哀愁。

  “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此句下淚。清照的痛苦無人可以傾訴,甚至她的終日凝眸,似乎也只有樓前流水看見。明誠有天臺之遇,或因其妾而疏遠清照,這種狀態(tài)應當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下面才說:“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舊愁未了,新愁又起。是什么新愁?從今往后,還將凝眸,樓前流水像她唯一的知己,唯一的傾聽者。而當一個人看著流水,她看到的是自己,是自己不停消逝的生命。

  1121年八月初,清照赴萊州。明誠對這次團聚并不在意,清照抵達當天,獨坐一破敗冷清之室,比起離別時更覺孤單。平生所愛之文史典籍皆不在目前,幾上唯有一本《禮韻》,百無聊賴,她信手翻開,正好看到“子”韻,于是即興作《感懷》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公路指袁術(shù)。寒窗破室,無聊獨坐,令清照有袁術(shù)兵敗后的窮途末路之感。三四兩句微諷趙明誠終日為了名利忙于應酬,語氣中頗感無奈和無聊。她想,寫詩還是要清凈,閉門謝客,焚香默坐,方有佳思。最后貌似超脫,她說自己于靜坐中也有兩個至交,即出自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的“烏有先生子虛子”。子虛烏有,就是根本沒有的意思。

  清照被徹底冷落的絕望心情,從字里行間漫溢出來。然而她沒有一般閨怨詩的哭哭啼啼,相反在文字上十分克制,甚至堪稱瀟灑大氣。此詩的“子”韻,雖詩序說純屬偶然翻到這一頁,但是真的沒有什么暗示嗎?清照遭疏,以及她的愁苦中,無子嗣正是她最大的“問題”。另外,“子”是啞韻,是不是也切合了她有苦難言的心情呢?

焦秉貞(清)畫作

  3

  她已不是春天的人

  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亡。明誠獨往金陵奔母喪,清照返回青州整理金石文物準備南運,從此開始在南方顛沛流離的生活。夫婦二人先后輾轉(zhuǎn)于金陵、姑孰、池陽,直至兩年后,明誠卒于建康(即金陵,今南京)。

  據(jù)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回憶,1129年6月13日,她在船上,明誠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爛爛射人,望舟中告別”。他們原本計劃卜居于贛水而終老,然而中途明誠接旨調(diào)任湖州,遂改陸路赴建康朝見高宗。臨別,清照心緒甚惡,遙呼曰:“如傳聞城中緩急,奈何?”明誠戟手遙應曰:“從眾。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衣被,次書冊卷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負抱,與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馳馬去。

  這段文字傳達出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對于明誠來說,他最關(guān)心的不是清照的死活,而是他收藏的“宗器”,他要她以生命來保護這些東西;二是“戟手”這個動作,以及最后一句叮嚀“勿忘之”,讓人不寒而栗。

  或許這樣的解讀是現(xiàn)代讀者對古人的苛刻。勿論趙明誠,李清照在敘述往事時,似乎對此亦無非議。且后來她的確竭盡全力用生命捍衛(wèi)金石文物,也因此頻頻惹禍上身,遭劫、遭盜、遭騙婚,乃至被后世的衛(wèi)道士們嘲笑為“晚節(jié)不保”。

  明誠赴建康途中冒暑感疾,未幾病危。清照得信,一日夜馳三百里探視,明誠已僅存喘息,不久即死。清照大病一場,之后在浙江的越州、臺州、溫州、金華、臨安(今杭州)之間漂流轉(zhuǎn)徙。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作于金華,清照時年50歲。春天再次來到人間,依然美好,她依然想劃船。《如夢令》里那個少女,“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她的船多輕,她的笑聲多好聽。如今這位憔悴凋零的老婦,身心裝滿人世的痛苦,縱然雙溪春尚好,輕舟怕也載不動許多愁了。

《宋本金石錄》,作者:趙明誠,版本:中華書局 1991年

  4

  怎一個愁字了得!

  據(jù)不太可靠的史料,李清照至少活到72歲。她究竟活了多少歲,其實并不重要。48歲那年因走投無路被張汝舟騙婚,不到一年,清照告官離婚,并受牽連入獄。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很快得以釋放。獲釋的那天,她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已經(jīng)死了。

  與趙明誠的婚姻遠不完美,但畢竟有夫妻恩情,且拋開子嗣之類的問題,二人仍算志同道合堪共患難。明誠死后,種種非人的遭遇,令她每有“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的空空蕩蕩。晚境孤苦,詞風因此由清麗轉(zhuǎn)為凄厲。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此闋《聲聲慢》,就是清照晚年的寫照。什么都失去了,什么也尋不到了。一場風雨,幾只大雁,一些落花,似乎什么都叫她傷心。當全部黑暗襲來,詩酒也不足抵擋,她便像一株小草只能任其碾壓。

  此詞起三句被贊為“空前絕后”。連用十四個疊字,這種寫法不僅填詞,而且詩賦亦絕無僅有。整首詞采用家常口語,貌似隨意,然而在聲律上十分精致。十四個疊字不僅在視覺和字面意思上,而且也在聽覺上,堆積出滿滿的凄苦壓抑。除了疊字,此詞還大量用到雙聲,比如“黃花”、“憔悴”、“黃昏”、“點滴”等,還有疊韻,比如“冷清”、“乍暖還寒”、“得黑”等。《詞論》主張的“詞別是一家”“詞應分五聲六律、清濁輕重”,均在她自己的詞作中體現(xiàn)出來。

  《聲聲慢》本來大多壓平聲韻,樂調(diào)聽起來較舒緩。清照改壓仄韻,又用了很多疊字以及雙聲疊韻,即使不唱,僅讀出來,亦覺有急促、凄厲之感。文字不僅通過字義而且通過聲音來達意,聲音本身即帶有表情。尤其填詞,本為演唱,文字的聲音更須合于音樂,富有樂感。

  最后,不得不提的還有最后一句。不用水流,也不用大海作比,“怎一個愁字了得”,戛然而止!這個很原創(chuàng)的易安句子,讓人驚訝,給人驚喜!

來源:鳳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