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輕濁
誰是近代中國反差最大的名人?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誰,書單君先提名一位:魯迅先生。
在我們上學時,魯迅堪稱考場噩夢,課本魔鬼,完全是深沉苦悶的代言人。
可最近幾年,在互聯網文化中,魯迅先生又搖身一變,成了段子手。一張他夾著香煙微笑的圖片,再配上一句模仿他語氣的沙雕金句,就能讓人哈哈一笑。
不論A面還是B面,他都是一副洞察世事的思想者模樣,好像只憂慮國家大事,似乎自己的人生總是坦蕩順遂,沒啥可說的。
然而,在讀了一些先生的生平資料后,書單君發現,真正的魯迅,也像你我一樣,有過痛苦,有過身不由己,更常常陷入迷茫。
正如他自己所說:“譬如勇士,也戰斗,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
戰斗的魯迅我們看得太多,今天,書單君想為你還原一個“普通人”魯迅。
褪去光環,也絲毫無損先生的形象,反而,因他在“平平無奇”中所成就之事,我們更要添上幾分敬意。
一、“專業轉來轉去,也不知以后好不好就業”
少年時,周樹人家早已經中落衰敗,爸爸去世了,留下媽媽和他們兄弟三個。
周樹人是長子,到了要上大學的年紀,媽媽發愁了。兒子以后做什么好呢?
思來想去,她想出了個“洋氣”的職業——水手。
倘若周母讀過惠特曼的詩集,她一定會這么勸服周樹人:兒啊,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不去讀就不給生活費了。
少年周樹人尚未經濟獨立,除了聽從,也別無選擇。
出發之前,媽媽東拼西湊,攢出來8塊銀元,把他送到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那是周樹人第一次離開家鄉。
很可惜,闖蕩世界的美夢很快就破碎了。水師學堂里的同學們不是整天窩在宿舍里睡覺,就是翻墻逃課出去打游戲。大學沒上多久,周樹人就受不了這里不學無術的氛圍了。
更讓他受不了的是,學校里什么航海知識都不好好教,天天讓他們學習快速攀爬桅桿的技術。
難以想象,瘦瘦小小、還未成年的周樹人,穿著水手服,像猴一樣在桿子上爬上爬下是個什么模樣。但顯然,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青年魯迅
對未來,周樹人迷茫了。
是就這么混到畢業,還是想辦法改變一下?
思考過后,他痛下決心,輟學再戰,利用課余時間考進了礦路學堂,轉專業學起了地質學。
考進新學校以后,周樹人才打電話給他媽說這件事情。周母聽了勃然大怒:叫你認真學習,你對得起我養你這么多年嗎……
話音未落,聽到周樹人說,礦路學堂包吃包住,學費全免,每個月還發零花錢。周母頓時沒了什么反對的理由,只好隨他去了。
21歲那年,周樹人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還偶然獲得一次出國去日本留學的機會。眼見著能走出國門,說什么也要去啊。
▲魯迅(后排左)在仙臺醫科學校留學期間和朋友的黑白照合影
送走周樹人之后,周母在家發愁:樹人這孩子,一會兒學這個,一會兒學那個,也不知以后就業前景到底怎么樣。既然是學醫,以后回鄉開個小診所也算安穩體面。
那時的周母尚未知曉,他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以后,也沒走上懸壺濟世的路。
二、“掉進了相親的陷阱里”
畢竟是小城市出來的青年,周樹人剛到異國他鄉時,總是免不了有些自卑和迷茫。他沉默寡言,不愛社交,因此無法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卻也不想跟其他中國留學生一起抱團玩。
他最常做的,就是賞櫻花和去書店。
可就連這樣小小的愛好,也老是被干擾。看櫻花時,總是有成群結隊的中國留學生在樹下咋咋唬唬。
“他們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看著就煩。
有時躺在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房間里看書,聽到“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如此一來,周樹人更加獨來獨往了。但他已下定決心擺脫過去的自己,這時,他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天高皇帝遠,我要換發型。”
然而,人生總是有一些無法擺脫的無奈。
一次放暑假,他剛回到老家,母親就說:隔壁朱叔叔聽說你現在出國留學,出息了,想把他女兒介紹給你認識。你不用緊張,就是認識認識。
然而涉世未深的周樹人還不知道,古往今來,只要是父母設下的相親局,一踏進去,就別想著能出來。
于是,他就這么糊里糊涂地結了婚。妻子朱安不僅不識字,還裹小腳,和周樹人是完全不一樣圈層的人,連半個共同話題都找不到。
為了表示不滿,剛剛完婚,蜜月都沒度的周樹人憤然離開老家,獨自回日本去了。
望著都市街頭青春靚麗的少女們,周樹人抑郁了。甜蜜蜜的戀愛還沒談一場,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已婚男人。
他越想越生氣,生活便也頹廢了下去。不僅天天把自己關在宿舍里看閑書,還染上了抽煙、熬夜、不吃早餐的惡習。
據他后來也去日本留學的弟弟周作人說:
大抵在十時以后,(周樹人)醒后伏在枕上先吸一兩枝香煙……盥洗之后,不再吃早點心,坐一會兒看看新聞,就用午飯。
如此想來,睿智如魯迅先生,也沒有逃過那一千古名句的囊括:誰的青春不迷茫。
然而,有些人永遠迷茫了下去,有些人幡然醒悟了過來。周樹人顯然屬于后者。
后來,日本有個魯迅的迷弟叫太宰治,還曾專門寫了一本關于魯迅的小說,《惜別》。寫的便是周樹人在日本留學時,從迷茫到堅定的蛻變過程。
三、“三十而立,在家啃老”
留學生涯結束后,周樹人考慮過去德國繼續留學,但無奈家里不是富二代,總還是需要有個人支撐經濟上的負擔。
這個擔子,自然落在了他這個當哥哥的頭上。為讓弟弟周作人繼續留在東京讀書,他只好回國開始找起了工作。
周樹人的第一份工作是當化學和生物學老師。為多掙點錢,他同時找了個翻譯的兼職。
初入職場,周樹人是意氣風發的。他每周上20多節課,不用看講義,就能把枯燥的內容講得生動有趣。生物課里往往被跳過的“生殖系統”一章,他也能面不改色地講。
然而,當老師終究不是“講課好就行了”這么簡單的。
面對調皮搗蛋,把硫酸往同桌脖子上蘸的學生;面對白天講課,晚上逛窯子的同事,周樹人失望了。這依然不是他想過的人生。
于是,第一份工作只干了一年,他就辭了職,回家待業。
那年,周樹人已接近30歲。一個留學生,一心想著救國,卻為了討生活,只能做自己不愛的工作。幾次換專業,終于下定決心,棄醫從文,但在寫作上還毫無名氣,掙不到錢。
周樹人再一次迷茫了。他終于成了別人眼中碌碌無為的小鎮青年。而立之年在家啃老,不僅擔心未來毫無希望,還要面對絮絮叨叨的老媽,和完全沒有感情的妻子。
三十歲的周樹人,怎一個慘字了得。
四、“媽,我考上公務員啦!”
人不怕一時的失意,怕的是失意時,心中沒有那一句“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了嗎?”
躺倒的確很舒服,但再這么躺下去,就要把“魯迅”給躺沒了。
31歲的周樹人終于痛下決心,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北漂!
事實證明,被逼到絕境里的人,就是潛力大。周樹人不僅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而且做的還是公務員。
這下子,終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跟媽講,讓媽出門買菜的時候,有牛逼可吹了。
這北漂公務員,他一當就是14年。
滿意嗎?也并不滿意。他在日記里這么描述那時的生活:
1912年4月6日 晨九時至下午四時半至教育部視事,枯坐終日,極致聊賴。
雖然安穩體面,但對于一個有救國心的好青年來說,總歸還是太無聊了。
不喜歡歸不喜歡,但他一直沒有辭職。因為這份工作有一個無法拒絕的優點——工資是真的高。
他就職以后,沒幾個月就拿到了二百二十元的薪水,后來漲到月薪三百元。放在現在,差不多是月入2萬了。這就是傳說中的活少錢多啊。
工作既然無聊,那就干點兒自己的事。干點兒什么好呢?想來想去,還是寫作吧。
于是,他白天當社畜,晚上當作家,早早做起了斜杠青年。
1918年,他以筆名“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看著辦公室里的同事都在猜測這篇小說的作者是誰。周樹人悠然抿了口茶水,拿報紙遮住臉,躲在后面偷偷地笑。
于是,周樹人37歲那年,世上多了一個叫做“魯迅”的人。
五、“中年男人第二春,甜甜愛情找上門”
出了《吶喊》《彷徨》兩本書后,魯迅徹底在當時的文壇站穩了腳跟。
可是成名后的生活,并沒有他想象的快樂。
先是家里的弟媳婦花他的錢,住他的房,還處處和他作對。再是魯迅的思想太鋒利了,他看不慣當時文壇上的一些作家,導致被一些人聯合起來排擠。
文化圈的水還是太深了點兒。
救國夢想遲遲沒有實現,自己也落得孤獨苦悶。重重困境之下,魯迅中年危機了。
1923年秋天,受朋友邀請,魯迅到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兼職當老師,想要換換情緒。沒想到,他在那里遇到了24歲的女大學生,許廣平。
▲魯迅和許廣平
42歲,功成名就,孤獨苦悶的中年男人,遇到24歲,貌美如花,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一場甜甜的戀愛就此萌芽。
然而,他在愛情里遠沒有在文學中的那種自信。要知道,一個有社會地位,家里還有妻子的人,和大學生談戀愛,必定會遭人閑話。
面對年輕的許廣平,魯迅又一次迷茫了。
他在心里終日拿著鮮花邊掰邊數:“追她,不追她,追她,不追她”,這一數就是兩年,挨到許廣平畢業了,他還沒下定決心。
終于,許廣平按耐不住了。
她氣得給魯迅寫信說:“能夠拯拔得一個靈魂就先拯拔一個!”那意思是,別糾結了,戀愛吧大叔!
1925年,魯迅和許廣平徹底墜入了愛河。
每天晚上回家以后,他的生活從寫作變成了寫情書。
在情書里,他給女朋友取了個膩膩的昵稱“小刺猬”。并讓許廣平稱自己歐巴……不,小白象。
每次開頭,他都要膩歪地寫道:“廣平兄,我是你的小白象呀!”
可見,魯迅先生不僅剖析國民性入木三分,連撒狗糧,也十分拿手。
1927年10月30日,“小白象”和“小刺猬”一起結束了北漂生活。他們去往上海,開始同居。
要說情侶約會的圣地,自古以來都少不了電影院。
在上海期間,魯迅工作再忙,都要抽出空來,帶著許廣平去電影院約會。而且頻率還不低,基本隔天就去一次。
他沒有想到,自己后來太過有名,粉絲太多,大家研究完他的文學還嫌不夠,連私生活都扒了個底朝天。
日本一位專門研究魯迅的教授,寫了本以外國“迷弟”視角看待魯迅的書,《魯迅的都市漫游》。
書里挖出了一些讓人大吃一驚的猛料。比如,魯迅最鐘愛的電影居然是《人猿泰山》系列。
這是一部十足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講述從小被猿猴撫養長大的泰山,回到城市后和一個女人的愛情故事。
魯迅先生一身長衫,牽著許廣平,在電影院里把《人猿泰山》看了一遍又一遍。或許,他是電影看到了自己的愛情。
他們兩人本意是想丁克,不要孩子的,但“偶失注意,遂有嬰兒”,一不小心,許廣平還是懷孕了。
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生,給孩子起的乳名,也秉承了兩人一貫的甜膩風格,叫做小紅象。
從那以后,魯迅終于潛心于文學創作,沒有再為自己的人生方向而感到苦惱了。
七、結語
再怎么被后世神化,人的迷茫困惑總是相似的。但為什么他成了魯迅先生,而大多數人都只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人呢?
除了文學上的才能、思想上的明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面對迷茫,也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勇氣。
面對大學專業的選擇,面對找不到工作,面對晚來的愛情,他先后三次陷入迷茫之中,但凡有任何一次他沒走出來,都不會有我們所看到的那個魯迅存在。
這也是大多數能從其他普通人中脫穎而出者的共同特性。
我們自然敬畏那個偉大的文豪魯迅,喜歡那個可愛的表情包之王魯迅。但那個孤獨過、思考過、愛過、生活過,陷入迷茫又勇敢走出來的“普通人”魯迅,或許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