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鄭州男子收藏300余件史前文明生產工具,穿越千年對話先民

編輯:李慧勤 時間:5/15/2020 8:54:08 AM 瀏覽:3272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這件是月牙形雙孔石刀,那件是單孔石斧,還有邊上這件體型較大的砍砸器,這些都是新石器時期的生產工具。還有這些,你能猜到它們的用途嗎?”當資深藏家邵曉光面對著自己收藏了20年左右的一箱“寶貝”,并對記者介紹其功能時,言語中透露著一絲難以掩蓋的興奮。

  ▲資深藏家邵曉光在古遺址考察

  早就聽聞鄭州有這樣一位藏家,他的收藏專項與那些喜歡瓷器玉器古錢幣的藏友均是不同,對他而言,那些橫七豎八擺在箱子里的石頭才是他心愛的寶貝。這讓記者心中陡生疑問,因為在民間收藏市場上,這些幾千年到上萬年前的生產用具價格并不高,升值空間也不算大,那么,邵曉光為什么對它們情有獨鐘?他的一句話,解開了記者心中的謎團,“看著它們,我有一種與先民對話的感覺。”

  “要說玩收藏,我還得感謝我奶奶”

  為了對這些史前文明石器一探究竟,5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邵曉光在鄭州市中原區的家中。

  待到記者進門,就有一種感覺,與其說這是一戶人家,不如說它是一間小小的雅室——在客廳一側的墻上,懸掛著七八口唐宋時期的梅瓶,有黃釉和黑釉的,也有褐釉的,這些梅瓶的品相大多完好,里面還插著綠植,很是雅致;在客廳另一側,古意盎然的老家具和桌上的茶臺相得益彰;書房的門上,掛著一串小銅器,小風一吹,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于耳。“這些小銅器其實就是以前人們用的鞋拔子,我認識一個音樂教授,他可以用這些鞋拔子敲出旋律,而我就做不到,索性當成風鈴,掛在門框上。”

  ▲新石器時期 孔狀器 功能不明

  談及收藏,邵曉光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他奶奶是滿族人,奶奶的爺爺是清末時期宮里的太醫,因而家中經常有皇帝或大臣賞賜的物件,令他記憶最深的是兩顆翡翠白菜,在他小時候,每到過年,奶奶就要把這兩顆翡翠白菜請出來,放在水里,寓意來年“百財”,討個好彩頭。“現在回想起來,那兩顆翡翠白菜確實是好東西,放在水里水都會變成翠綠色。只可惜因為一些原因,沒能流傳下來。直到現在,家中還有一件翡翠心形戒面和一個田黃石獅子,也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的。”

  邵曉光感慨道,“從小我就喜歡這些老物件,上大學時我的專業也是中文,學中文的人都比較‘崇古’嘛。自從文物市場放開后,我就養成了逛古玩店和地攤的習慣,因此我的收藏范圍也比較廣泛,從陶瓷雜項到民俗器物均有涉獵。”隨后他強調,對他而言,史前文明才是他的收藏專題。

  “石斧石矛石鐮刀,先民手藝不一般”

  在邵曉光專門存放史前石器的手榴彈箱里,不僅有各式各樣的石斧,還有打磨光滑的石矛和石鐮刀。盡管記者曾在博物館隔著玻璃罩子見過類似的器具,但真正把這些石器拿在手里才感覺到,他們與普通的石頭有著天差地別。

  ▲新石器時期 石斧

  例如這件石斧,盡管個頭不大,拿在手里沉甸甸地,足以可見其質地堅硬。石斧底部有開刃,盡管幾千年的歲月早已使石斧刃部不再鋒利,但摸上去依然有點割手。而且可以明顯地看出,能把石頭打磨的如此光滑,依靠那時簡陋的工具,著實是一件難事。

  ▲新石器時期雙孔石刀 為收割器

  邵曉光又給記者展示了這件雙孔石刀,記者看到,這塊石刀上有兩個孔,應該有穿繩固定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這塊石刀是雙面打孔,也就是說,是從石刀的兩面分別磨出孔道,最終匯于一點將其鑿穿。在記者以往接觸到的雙向打孔工藝,多見于出現在商周時期的瑪瑙玉髓上,由此看來,雙向打孔技術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掌握了。

  ▲這是什么?瘋狂的小鳥?

  在眾多史前石器中,有一件鳥形器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兩端有眼,中部有喙,簡直是瘋狂的小鳥卡通形象。鳥頭頂部也有一處孔道,難道是懸掛在某處進行祭祀之用?亦或是某個部落的圖騰?“現在我們判斷這些史前石器的用途,由于沒有文字記載,只能從它的外形與現代的生活用具聯系在一起從而進行推測。”邵曉光表示,他也不知道這只瘋狂的小鳥在當時究竟是做什么的。他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30年代,前蘇聯的科學家就開始用高倍顯微鏡來觀察這些史前石器,看看是否能找到它的使用痕跡,例如在某些農用石器的表面還能提取到谷物的殘渣,從而判斷它的用途。

  看到這里,您心里或許有個大大的疑問:這些不起眼的石頭,怎么能夠判斷出是什么時期的,又如何才能保證它是真的而不是后人仿造的呢?

  ▲2018年邵曉光收藏的砍砸器 頂端有刃

  邵曉光告訴記者,這些史前石器是他這些年在收藏市場上收來的,價格也比較便宜。“在20年前的時候,這樣的石器有很多,一件也就30元左右,品相好一點的,一兩百元錢就能收到。例如墻角那個大家伙,是2018年的時候我在市場上花了5000元收來的砍砸器,相對來說已經算挺貴的了。如果有造假仿制的時間,還不如去做一些假瓷器玉器來錢快。”邵曉光笑著說,這些石器造假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別說上面的使用痕跡很難作假,就算真做出來了,也是賠錢的買賣,根本沒有人愿意去做,畢竟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看,它們是“不值錢”的。

  “它們最終的歸宿,應該是博物館”

  在采訪中,邵曉光曾對記者多次強調,他非常反對將藏品當做商品來看待,因而他也沒有把收藏的行為當作投資,靜待這些藏品升值發財。在他看來,在這些史前石器上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是遠遠高于金錢的。

  因此,為了能讓更多人接觸并了解史前先民的生活,他曾多次將這些藏品借給相關機構展覽嗎,由于所有的石器都是來源于黃河流域文明,因此展覽地大多在河南、陜西、甘肅、新疆等省份。除此之外,媒體人出身的他,他還寫了一本關于史前文明石器賞析與研究的書,將他這么多年研究的心得匯總其中。

  ▲打磨有質的石斧

  當記者問及對這些藏品以后的打算與規劃時,邵曉光坦言,這些石器若在普通藏家手里,意義并不是很大,它們的最終歸宿,應該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