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雍正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粉絲最多的萌寵博主

編輯:關玲 時間:4/26/2020 3:22:07 PM 瀏覽:2382

  600年滄桑的紫禁城里,若說誰曾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然少不了“萌寵天團”。

  說起這些小動物,它們的“神仙日子”和“好命”,光在清宮劇里就很顯見——《還珠格格》里會叫“格格吉祥”的鸚鵡“壞東西”、《甄嬛傳》惹出事端的波斯貓“松子”、《延禧攻略》高貴妃的愛犬“雪球”……

  實際上,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它們,也著實羨煞眾人。本文便對明清時期的后宮御寵進行盤點,回顧寂寞空庭里,人與動物的消遣與彼此陪伴,以及看雍正的“造化”、慈禧的“黑玉”等名寵,都是怎么“出道”的?

  萌貓傳:玉簪、墨虎、芙蓉…

  早在清朝,宮里的萌寵就非常多,并且很受人們的珍視。當時,帝后不僅以養貓為樂,更專門編寫了御貓檔案,稱為《貓冊》,以記載愛貓的名字和生卒年。

  比如玉簪,生于二十六年六月,卒于二十七年十一月;墨虎,生于二十二年六月,卒于二十六年十月;芙蓉,生于二十二年三月,卒于二十七年八月……

  它們大多是主人以其外形特征來命名的,墨虎應該是一只黑貓,芙蓉大概是一只白貓,但從它們的生卒時間來看,不少御貓的壽命都不是很長。

  清咸豐年間,黃漢編著的《貓苑》,廣收中國歷代有關貓咪的典故、寓言及傳說。

  由于宮里的御貓主要是女性的寵物,相關記載并不是很多。在道光朝的檔案里,有一起案件,倒是能對了解宮廷養貓提供一些比較感性的認識。

  道光十九年,延禧宮玲常在位下有一名叫大妞的宮女,因過門檻的時候,不慎將一只小貓踩死,玲常在既傷心又惱怒,命人打了幾下大妞的臉,這事就算過去了。不幾日,在喂貓的時候,大妞又不慎踩傷了一只小貓,導致它第二天也死了,玲常在更為憤懣,命人打了她胳膊幾板子。

  可不承想,沒過幾天,宮女大妞與另一只貓發生了沖突,不知何故,貓抓了她,她也進行了反擊,但反擊得太有力了,貓受了重傷,在第二天也死了。我想這時候,玲常在也實在無奈,命人拿板子打了大妞的手掌。

  一個月之內,傷斃貓三只,玲常在痛失愛寵,宮女大妞慘遭責打,實在是倒霉至極。

  《甄嬛傳》里的波斯貓“松子”

  當月月底,大妞又犯了錯誤,踢壞了玲常在的洗手盆,她實在忍無可忍,親手打了大妞,之后以“笨”為由,將大妞上交內務府送出宮去。

  當然,玲常在親手責打下人,也觸犯了宮里的規矩,被降為答應,但自己的三只愛貓在一個月之內,都被一個人誤傷致死,不親自動手,實在消不了胸中的這口惡氣,這時候恐怕已經想不到自己將被如何處罰。

  從文獻記載透露出的種種跡象來看,宮里的寵物大多是在一定范圍內散養的,基本是以主人居住的宮苑為范圍,否則宮女大妞過門檻的時候,是不會踩到小貓的。

  駿犬圖:造化、黑玉、可憐兒…

  除了御貓,清宮養狗也是頗為有名的,檔案中有《貓冊》,同時也有《犬冊》,體例一致,也是記載它們的名字與生卒時間。不過相比于貓,貌似狗的壽命會更長一些,這可能與他們主人的地位也有一些關系。

  清宮劇《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的愛犬“雪球”

  清代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就頗有愛狗之名,在宮廷檔案中,常有他喂狗的記載。不過,世宗是清宮膳食檔案的草創者,那時的記錄比較粗糙,常常是主仆、人畜都寫在一起的。比如,雍正四年四月初一日:

  萬歲、皇后份例以外,添豬肉十七斤、鵝一只、鴨一只、雞四只、筍雞八只一次;念經喇嘛等飯食,添豬肉二十五斤一次;喂狗,添豬肉七斤一次;養心殿匠役九名,添羊肉一斤二兩一次;養心殿匠役一名,常添羊肉二兩近日添起……

  像這樣的喂狗記錄,在雍正朝的檔案記載中非常多,如雍正四年十月初九日,“小狗兩條,常添牛肉十兩,今日添訖起”;再如雍正四年十月十七日,“狗四條,常添牛肉二斤八兩,今日添起”。

  從這些檔案的記載來看,只要皇帝心情好,就時常會照顧一下自己的愛犬,檔案中所說的“添”豬肉或牛肉,其實說的是在狗的日常飲食之外,再給它們加點菜。

網友繪制的雍正漫畫形象

  清宮中,處處有等級,人是這樣,狗也不例外,無論是否吃得完,一定都有自己的份例。雍正朝關于狗的份例,筆者還未在檔案中見到,不過有一份乾隆六年的記錄,應該大致相同。按檔案記載:

  每狗一條,每日食羊腸十兩,奶狗每日食羊腸五兩,每兩作價銀二厘……向廣儲司領銀辦買。

  由此可見,宮廷御狗比較日常的伙食是羊腸,但在皇帝的關照之下,就可以有肉吃了,而且還會根據他的喜愛程度,有所差別。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兩只小狗,每天可以加餐10兩牛肉;而四只狗,則每天的加餐一共才牛肉二斤半,也就是加個點心而已,薄厚立現。

清代畫師郎世寧繪制的宮廷犬

  不過,雍正賞肉的這些狗有沒有品種區別,檔案中的狗和小狗,只是成年與未成年的區別,還是工作犬與寵物犬的區別,目前還沒有切實的史料可以判斷。

  在雍正朝的另一則檔案中,又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狗糧:

  諭膳房,凡粥飯及肴饌等食,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

  以鮮肉豢養獵犬,用于工作,以剩飯喂養貓狗,用于寵物,這倒是很符合古人的思維。別看寵物狗在宮里吃的是剩飯,但皇家剩飯畢竟不同,在那個“狗行天下吃屎”的年代,已經算是不錯了。

  可能在現代人眼里,狗的宮廷“御膳”還很不夠規格,但雍正對它們的照顧絕不僅限于飲食,對愛犬的呵護,在很多方面都格外貼心,絕不亞于我們現在的萌寵博主。

  內務府造辦處檔案就透露出很多雍正和狗的互動。

  首先,他對愛犬的居住條件有著很高的要求。

  雍正三年九月,他命造辦處建造狗窩兩座,并要求“外面吊氆氌,下鋪羊皮”。氆氌是一種織得很細的氈子,用于給狗擋風,既舒適,又保暖,而養過狗的人也都知道,狗特別喜歡趴在一些毛茸茸的地方,所以“下鋪羊皮”,讓狗睡得更舒服,雍正的心思也是夠細膩的,這明顯源自他多年養狗的留心觀察。

  除了定制狗窩,雍正還給愛犬特制了狗籠。可能誰也想不到,造出一個他滿意的籠子,竟然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狗籠檔案”最早出現在雍正五年三月,雍正傳旨“做圓狗籠一件,徑二尺二寸,四圍留氣眼,要兩開的”,但很快,他發現籠子做大了,便又傳旨“收小二寸,另做一件”。不久,為了愛犬的舒適,雍正又命人為狗籠配上了紅色氆氌的面和白色氆氌的里。

  第二年,大概是為了新年新氣象,在上年的基礎上,他又對狗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裝修意見。首先,他為狗籠配藍布墊一件、白氈墊一件,幾天后,他又為狗籠做了一件深藍色的“挖單”。所謂“挖單”,即滿語(拉丁文轉寫為wadan),是“被單、蓋布”的意思,也就是說他給狗籠做了個布罩子。

  一般來說,鳥籠都會配一個布罩子,這是根據鳥的特性設計的,罩上它之后,鳥不易受驚嚇,可以保護羽毛、保持濕潤等,但給狗也做一個同款的布罩子,就不知所為何故了。也可能是愛狗愛得太深,不僅別的狗有的,我們要有,連別的鳥有的,我們也要有。

  而半年之后,藍色的布罩子已經看膩,雍正又命造辦處做了一件紅色布簾,時常與藍色換著用,這才最終完成了狗籠的全部設計。

  目前還不能確定雍正的狗籠子到底有什么樣的用途,既然有了狗窩,為什么還要再配個狗籠子,但從狗籠最原始的設計來看,“四圍留氣眼,要兩開的”,也就是說,狗籠四周是鏤空的,冬天住著肯定冷,而前后開出兩個門,更易于進出,而不利于休息,所以看起來并不像是狗的居所,可能是狗的“交通工具”。

  狗生在世,無非吃能飽食、住能溫暖,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在那個年代,這已經是超豪華的生活待遇。除此之外,雍正還專門為它們定做漂亮的衣服,并且親自參與狗的服裝設計,放在今天,一定是粉絲最多的萌寵博主了。

  雍正元年,皇帝就為他的“造化”(狗的名字)制作了四件衣服,均以良鼠皮為主料,其中“縐綢襯、白綾面、藍紡絲里、畫麒麟套頭一件,虎皮面、藍紡絲里、虎套頭一件”,還有“狻猊馬衣兩件”。再如雍正五年,他又吩咐“給造化狗做紡絲軟里虎套頭一件。再給百福狗做紡絲軟里麒麟套頭一件”。裝扮成瑞獸的模樣,貌似才更能凸顯愛犬的皇家風范。

清代綠色緞海棠菊花紋狗衣 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帝對狗衣的質量也非常用心,比如雍正五年,他說:“原先做過的麒麟套頭太大,亦甚硬,爾等再將棉花軟襯套頭做一份,要收小些。”又如雍正七年,他又說:“給造化狗做的虎皮衣硬了,著再做軟虎皮衣一件。”再如雍正七年,他下旨:“虎皮衣上托掌不好,著拆去。再狗衣上的鈕絆釘的不結實,著往結實處收拾。”總而言之,皇帝愛犬的衣服一定要合身、軟和、結實。

  對于狗衣的設計,雍正也是頗費心思的。雍正五年二月,內務府呈遞了麒麟套頭和虎套頭狗衣兩件,雍正帝在其基礎上要求“將麒麟套頭上著添眼睛、舌頭,其虎套頭上著安耳朵記此”。而很快,僅9天后,他對自己的設計又添了新花樣,于虎套頭上再添補兩個虎爪,兩天后,太監王太平交上了配有羊角虎爪的狗衣,雍正帝方才滿意。

  想想雍正帝的設計倒是很有意思。所謂虎套頭,就是虎頭帽一類的東西,應該與周星馳電影《鹿鼎記》里韋小寶的那頂帽子很相似,如果再添上兩個虎爪,一定會顯得更加虎虎生風。

《鹿鼎記》劇照

  歷史上雍正帝養的具體是什么寵物狗,目前還沒見到明確的記載,不過從狗籠“二尺二寸”的大小來看,肯定是個小型犬。而雍正帝有一枚鼻煙壺,據說是按他的要求繪制的,上面畫的就是幾只哈巴狗,很有可能就是他的愛犬。

  中國宮廷自唐代便開始將哈巴狗作為寵物豢養,哈巴狗即我們現在俗稱的京巴,清宮對京巴也非常喜愛,慈禧太后的一張照片里就有一只黑色的京巴。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說:“一天上早朝前,一個太監撞進來,跪在地上向老佛爺報喜:黑玉生了四只小狗。”雖然德齡對清宮生活的描述,杜撰的成分極大,但這個細節應該是比較真實的,慈禧照片中的黑色京巴,很可能便是這只黑玉。

慈禧出巡照,腳下即一只黑色京巴犬

  從雍正的造化、百福和慈禧太后的黑玉可知,清宮的狗都是有名字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就藏有清宮《犬冊》的照片,上面記載著宮廷御犬的名字以及生卒年月。狗的名字有梔子、玫瑰、喜姐、柿子、如意、妞兒等,而有一只名叫“可憐兒”的狗,仔細一看發現,原來它只活了一年零七個月就死了。

  珍禽異獸:鳴蟲、仙鶴、梅花鹿…

  清宮里還有一種寵物,極富特色,就是蟲。

  紫禁城里從來不乏愛蟲之人,明代的宣德皇帝熱衷于斗蛐蛐,天下聞名,民間有“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之說。到了清代,宮廷里又流行起了豢養冬蟲的風尚。所謂“冬蟲”,是通過特殊手段,人為地讓春夏生長的昆蟲在冬天反季節繁殖,把它們裝進特制的葫蘆里,揣在懷中,讓它們鳴叫,又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生氣了。

《蟋蟀皇帝》中的明宣宗朱瞻基

  為了能讓鳴蟲在嚴冬生存,又能攜帶方便,古人按鳴蟲的生活習慣,用葫蘆分別制成不同的居所,有雞心底的,有平底的,文物界稱之為匏器。宮廷制造的葫蘆,被稱為官模葫蘆,如今已經成為極富價值的收藏品。

  大量宮廷匏器的存世,一方面說明宮廷養蟲非常多,另一方面也說明宮里愛養蟲的人也很多。多年前,我曾對北京鳴蟲界的一位老師傅進行口述歷史采訪,他跟我說,在清代宮廷里,不僅皇帝養蟲,后妃也有同好,而女性養蟲的葫蘆稱坤葫蘆,往往會比普通葫蘆略小一些。這雖然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但畢竟存世的官模葫蘆就有很多,清代的皇帝一共就12位,除去關外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么多葫蘆,皇帝一個人實在玩不過來,這也算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解釋。

《末代皇帝》劇照

  除了上述三種寵物,清代宮廷豢養的動物還有很多。

  比如仙鶴,宮廷畫中不乏仙鶴的身影,而且我常聽我姥姥說,在20世紀40年代,她家住西四,每天去王府井上班,就是騎著自行車從中南海穿過,再從東華門到王府井,她說那時候的中南海里,常能看到仙鶴;

清代宮廷舊照

  再如梅花鹿,2018年故宮博物院恢復了宮廷養鹿的傳統,而在乾隆年間的一份檔案里,我還曾看到一名小太監在圓明園不幸被鹿角扎傷致死的報告;

  又如鷺鷥,雍正愛狗,其實也愛鷺鷥,檔案中也不乏他給鷺鷥加肉的記載;

  復如園林中的虎豹、紫禁城里的鷹鷂等猛獸、猛禽,它們每日的飲食份例也都會記錄在宮廷檔案中。

  當然,皇家的動物還有很多很多,畢竟珍禽異獸自古便是宮苑的一大特色,也正是這些萌寵天團,使古人的血肉充盈起來,而非冷冰刻板的歷史印象。

  本文節選自

《如果故宮會說話》

作者: 楊原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2020-4

來源: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