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牛屋是溫暖的,是個不大不小的“公共場所”,是小孩子愛去的地方。
牛屋里可以烤火,烤火的柴火有時是山林,有時是麥草。
山林,俗稱劈柴。整根山木都放在火堆里,不緊不慢地燃著。天氣十分冷時,有人剛從外面進屋,就大把大把林子放在火堆上烤,發(fā)出劈劈啪啪地聲響,如同燃放鞭炮一樣。
有時沒有劈柴時,就用草料烤火,抱一抱草料放在火堆上,轟一下就著完了,然后再抱。有時火不旺,放上草料麥秸,可能有些濕,不起火頭只有煙。有怕冷的急得趴在那吹,吹得滿屋都是煙,嗆得人滿眼流淚。有好事者,把吹火者推開,自己去吹,都不愿出屋。
小孩愛去牛屋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牛屋里可以聽到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那時的飼養(yǎng)員,一般都是年紀稍大一點的男人,他們見多識廣,肚子里有許多故事,經常講給我們聽。聽故事是當時人們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
人們有事沒事愛往牛屋里鉆。飼養(yǎng)員一邊喂牲口,一邊講著故事。
故事內容大多是,兒子不孝受到懲罰、好心人終得好報的故事。故事開頭大都是,從前有戶人家怎么怎么,或者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開頭,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牛屋里人來人往,有時飼養(yǎng)員講完,有年長的也要講上一個兩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聽得我們十分入迷。
冷場后,小孩們就央求著叔叔、大伯、大爺再講一個、再講一個。
那時沒有時間觀念,有些小孩聽著聽著,靠著牛槽睡著了。
夜深人靜,連大人都熬不住了,我們依然興趣盎然,總是聽到最后沒有人講了,才戀戀不舍地回家。
有時,講故事的人故意“使壞”。夜深時,他就講妖魔鬼怪的故事,聽得我們小伙伴緊緊圍成一團,生怕突然從外面進來一個鬼怪,把我們其中一個拉走。
夜深了,大人催我們回家睡覺,我們都不敢出門。幾個人相互摟抱著、拉扯著,才敢走出牛屋。
快到家門口,高聲喊叫一聲,給自己壯膽。有膽大的,突然從黑暗處竄出,大叫一聲,嚇得我們半天沒回過神來,有膽小的嚇得蹲在地上哭了起來。
那時的牛屋是溫暖的,不單單是火,更有那吸引人的故事。
? ? ? ? 作者簡介
王海洋,男,遂平縣作家協會主席,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員,市作家協會會員,當過教師,現為公務員。曾在《散文選刊》、《河南日報》,《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發(fā)表作品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