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朗
不論到過或是未踏足西藏的人們,對西藏總有一種情結,對屹立在世界之巔的千年布達拉宮更是情有獨鐘。 在拉薩,這個歷史悠久的邏些城(拉薩古代的舊稱)。一位畫家將這一鐘情延續在了千幅畫作中。?
“重慶材料、西藏組裝”
畫家黃家林,出生在西藏林芝,1979年,13歲的他隨父母來到了拉薩。因為父母是重慶人,所以他經常詼諧地調侃自己是“重慶材料、西藏組裝”。從小就混在藏族孩子堆里的他,能操著一口正宗的藏語與人交流。
老巷子、古寺廟,都是他兒時與小伙伴們常去的地方,耳濡目染著當地最傳統的西藏文化氛圍。他說:“這里是我的家鄉,所以我的創作總也離不開藏文化。” 聽這位年過五旬的畫家聊起過往,人生卻是“脫軌”般豐富多彩。
黃家林講述布達拉宮山下的雪城故事。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十多歲已然是上學的年紀,因為貪玩,黃家林讀到小學三年級用了九年時間。父母經常苦口婆心地勸說,無奈被迫妥協,并與他書面協議不得后悔,以示親友。?
1982年,黃家林參加了三個月的美術培訓班。當時這個培訓班由現在的著名旅美畫家裴莊欣參與發起。 “那時閑著沒事干,就報名了,在培訓班掌握了基礎的繪畫知識?!?這對他來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他以后成為職業畫家做了重要的鋪墊。
“自由、勤奮給了我一切”
上世紀80年代,發展落后的西藏文藝之氣漸漸復蘇。那時,拉薩聚集了一群如今小有名氣的畫家、攝影師、文人。他說:“雖然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但是在那個年代感受到了純粹藝術建立起的‘烏托邦’?!?
結束了培訓之后,黃家林開始自學,平時也會跟著裴莊欣去寫生,間接意義上成了裴莊欣的書童跟班。
從輟學少年到職業畫家,這段路走的并不順利。為了謀生,年輕時的他做過木匠、開過出租車,在飯館當廚師,還在學校當過美術老師。 他感嘆,曾經為了自己的文盲而自卑,如今,創作的一幅幅作品為他樹立了信心,“自由、勤奮給了我一切。”?
1985年,他曾參與了大昭寺壁畫臨摹,后來,他還跟著于曉冬、曹勇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畫家到古格王朝遺址臨摹壁畫。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有機會學習鍛煉,也扎實了宗教繪畫基礎,同時對宗教壁畫有了更多的了解。?
“世界上最長的藏戲主題鋼筆畫”
后來,偶然的機會,朋友幫他介紹了一份德國基金會保護拉薩古建筑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繪畫拉薩老建筑的結構圖。 他回憶:“第一天上班,當拿起筆開始畫時,畫不出來,不知道怎么起筆。三年沒上過手,實在有些難堪?!?
在古建筑的繪圖中,黃家林漸漸摸索出鋼筆繪畫法。通過鋼筆打圈的形式,嫻熟地表現出事物的明暗關系。 在他看來,打圈式的繪法跟藏文化是有密切關系的,朝圣者轉經的八廓街、貼在墻上的牛糞餅都能抽象出他的打圈式繪法。這段參與古建筑繪畫的經歷,讓打圈式鋼筆繪畫在黃家林手中自立門戶。?
在過去,黃家林開過甜茶館,漢族人開甜茶館這在拉薩還是頭一號。
開甜茶館的兩年間,他既是老板又是廚師,還不忘手里的畫筆。“那時候賣幾毛錢一杯的茶,賣幾塊錢一碗的面,都是為了生活,但始終沒有放棄繪畫?!?/p>
他說:“當時忙里忙外的,畫油畫也不現實,顏料老是干,時間不受自己控制,所以畫起了鋼筆畫?!?/p>
客人來了,黃家林熱情招待。閑時,就盤坐在茶館一角,勾勾畫畫。一畫畫,狀態就癡迷起來,經常畫完一截挪一截,“最后發現,一幅畫竟然畫了30多米?!?/p>
開甜茶館的兩年間,黃家林不知不覺畫了300多張鋼筆畫。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黃家林的繪畫功底日漸扎實,這也成就了后來對油畫的駕輕就熟。
鋼筆畫獨特的創作方式,在2018年讓黃家林獲得了一份殊榮。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創作了一幅長達27.42米的藏戲主題畫卷,內容涵蓋了藏戲鼻祖唐東杰布人物、藏戲服飾、面具、舞蹈動作、首飾等描繪。
這幅畫卷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審核,被認證為“世界上最長的藏戲主題鋼筆畫”。
以同樣的畫法,黃家林還創作了不少布達拉宮畫作。
黃家林獲得世界紀錄認證(WRCA)證書。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最自由的創作時光”
在所有的經歷中,守山人這個角色為他以后創作布達拉宮畫作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1999年,黃家林以園林工人的身份在藥王山工作。這座山緊連著布達拉宮的紅山,隔開了拉薩城區的東西兩側,當時還沒有現代化的公路。
在這里,黃家林守了三年。
他回憶,勞動吃住都在山上,簡陋的老房子,推開窗子就能看到布達拉宮。星河日月、晴雨云霞,布達拉宮每個時辰的樣子不自覺地刻進了他的記憶。
守山人的時光里,黃家林拿起了畫筆,早晚閑來無事畫上幾筆。上世紀90年代,西藏依舊物資匱乏,他經常拿包裝布刷膠作畫布。盡管條件艱苦,但卻給了他最自由的創作時光。
布達拉宮360°,每一度都呈現于他的畫作,色彩暈染間,或明或暗或絢麗,成就了一幅幅驚艷畫作。黃家林說:“我的畫作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總被認為我成就了不一樣的布達拉宮,其實是它給了我無限信心、榮耀以及創作的動力?!?/p>
黃家林未受過學院派系統教育,但是仍保持著獨立思想,通過感知自然,感受內心去創作,這對一個畫家來說難能可貴。
在采訪結束時,他表示,自己不太會取巧人生,有些笨拙,與很多畫家相比,彎路走得多,但慶幸的是殊途同歸。
文中大部分布達拉宮畫作由黃家林先生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