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連接中原與西域、東西方文明的偉大通道,數千年來從未中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沒有祁連山,絲綢之路難逃埋沒黃沙的宿命。正如2000多年前,匈奴人曾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祁連山孕育并維系了河西走廊綠洲,養育了下游幾萬人;與河西綠洲共同構成了阻隔沙漠南侵的防線,也是拱衛青藏高原乃至三江源生態安全的屏障,除了重要的地理因素,其中富含的各種自然資源也開始讓這片土地開始變得喧囂。無忌網友@松嶠?自詡近半生游弋在祁連,用三十多年的時間穿過了祁連座座山脈,不如就沿著大通河岸,跟著他一起看曾經走過的四季祁連。
01
大通河發源于青海省海西州木里,祁連山脈東段的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嶺。
大通河冬[/caption]十幾年前,這個河灘還保持著自然狀態。后經“采沙”和“農家樂”,自然面貌已不復存在。
十幾年前,這里還未有人“挖沙”時的秋天所拍攝。
大通河系黃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即使沖出了狹窄的“城門哈”,也沒有增寬多少。這雖然缺乏黃河、長江那樣的大氣,卻別有麗質天成的秀麗。
要是時間寬展,想跑遠一些,三、五十公里外的大通河上游更有看頭。帽沙灣那里有座水庫,風光無限好。
或者到行將枯竭的積水中濯足,要么去觀看欣賞體積碩大、形狀怪異、紋理奇特的石頭。
河西走廊毗鄰的祁連山脈淺山地區土層深厚,沿走廊南山(亦即:廣義的祁連山)出露發育了不少的雅丹地貌。
去紅塔川雅丹地貌的路上,所看到的經溪流長期切割后,深厚的黃土層下面,露出了板結性較強的紅壤。這里有數處山坳發育出了好看的雅丹,當然時間短暫、走馬看花的就劃不來去了!
當然,我拍的時候這一帶的雅丹地貌還在繼續擴展發育中。
02
祁連山脈北側是甘肅的河西走廊。塞北、阿克塞居祁連山脈西段,臨澤、永昌處其中段,天祝、永登則在東段。靠近永登縣城與國道312線的祁連山系的余脈海拔較低、多以黃土層深厚、干旱光禿的連綿低矮山丘為主。隸屬于永登的八堡川處于大通河下游,被西北的冷龍嶺余脈、東南的達坂山余脈所夾持。因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在連城林區的崇山峻嶺中,還殘存了一些祁連山地的原始森林。
這里所要介紹的黑林坪、吐魯溝、毛藏溝等等,大致反映了祁連山東段甘肅一側的情景。十年前的六月,第一次登上黑嶺坪頂部。這樣簡單的自然景色,深深震撼了我!
我所居住的地方離此約三十五公里,直線距離十多公里。居住地海拔1860米,而這里是2700米。八百多米的高差幾乎是拔地而起,所以,上、下班經過河面開闊的橋面時,總能看到巍峨的山勢。
如此齊整的云杉像等待檢閱的士兵,讓人一瞬間忘記了自己的黃昏......
自那年起,每逢炎夏便去納涼。
抑或辨識密林間的油松、云杉與青扦及各種小草。
這里的秋天更是不得不提。
讓人迷醉的山楊。
黑林坪周邊有太多的溝岔,每一處溝岔都藏有不同的秋色。
這里的山羊過得滋潤,算是祁連山區最最幸福的一群羊。
山頂上有散放的“白牦牛”,據說是天祝的特產。
10年前這里還沒有“退耕還林”。
比鄰的灰土坡、干岔都更耐看,紫尕嶺(似應為:雞嘎嶺;因當地人將“雞”發音為“zì”,此處山坡常年有成群野雞“嘎嘎嘎——”鳴聲不斷。)的景色更是撩人。
干叉小景。
雞嘎嶺最美好的時光是——春天里的秋天。當然這樣的色彩并不會貫穿于整個春季,只會發生在山楊、樺樹萌發新葉的短暫幾天;所以我會連續地跑去察看,因為每年的春天積溫是不一樣的。
從雞嘎嶺向著灰土坡遙望,汶川地震時鞠躬的山楊已無法挺直腰身......
只有親歷了這樣的春天,才能體會到它那細膩的嫵媚。
03
2007年,第一次攀爬馬牙雪山。因山谷積雪深厚不得不放棄登上海拔四千米處的古古拉海子;以后“報仇”,先后登上古古拉海子七次。
馬牙雪山系冷龍嶺向東南方向延伸的一處冰川遺跡。藏語稱馬牙雪山為:阿尼嘎卓,主峰白圪垯海拔4447米,是祁連山東端奇異險峻的大山。年均氣溫-6.5℃,呈西北—東南走向,從甘青邊界起,至永登沒入群山,全長80余千米。
過了兩年,“按順時針方向”環繞了海子。角峰令人震撼。
下天池讓人迷醉。
“觀音講經”。
既使走遍中國,空氣這樣清爽、環境這樣干凈的、人心這樣敞亮的地方還真的不多!
百米高的“U”形谷石梁上亂云飛渡,我們從容地慢慢攀登。登山前先在宿營地周邊轉了一圈。在一大片“香柴”叢中,發現了這棵“出人頭地”的“香柴”。香柴是附近老鄉的叫法。
有雪時的天池更增添一絲縹緲。
從G312國道烏鞘嶺段眺望馬牙雪山。
04
沿大通河去馬牙雪山,有朱岔、金沙、先明三條溝壑可走;也就是走所謂的“小三峽”。三峽之中以朱岔峽最為開闊也最長,內里村莊較多。接近大通河口有發育中的雅丹可看,快到炭山嶺的山溝景色也還不錯。
臨近大通河的朱岔峽口晚秋景色。
朱岔峽內的鄉村田野。
朱岔峽的初夏。
站在朱岔峽,俯瞰大通河對岸的青海省互助縣扎龍鄉景色。
路經小科什旦。
峽口的春天。
十分適合來一首《春天里》~
到先明峽非常適合避暑氣。先明峽稍窄,人家少、樹林多、有一溪清流;比較適合少量的游客宿營。
一溪清流。
因為“單色”,也算“素描”。
這里鄉下的風景也十分不同,但即便這里風景再好,也沒能留住這里的人,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這里開始變得空蕩蕩。
但對祁連山來說,“空蕩蕩”未必見得是件壞事,過去幾十年,機器曾在祁連山轟鳴不止,礦洞遍布,破碎的山石散立在山間,不止如此,挖沙、捕撈、開墾、燒荒,祁連山生態環境快速退化,如今,礦井早已關停、人們開始退耕還林,祁連山終于再次重歸寂靜,只等冰雪消融、春暖花開時再次撒播草籽,祁連山重新恢復生機。
*圖文綜合自無忌論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