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大熱天,很多人的胃口就會不好,消化功能下降,且易出現乏力倦怠、胃脘不適等癥狀,有的人還易發生胃腸道疾患。只有吃對東西才能確保健康。下面為大家介紹十種適合炎熱氣候的食材。
1、蓮子
熱天最適宜養心,因為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佳品。蓮子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遺精者、脾氣虛、慢性腹瀉之人,也適合癌癥病人及放療化療后的病人,以及脾腎虧虛,白帶過多的婦女食用。但平時大便干結難解,或腹脹者則不得食用。
2、黃瓜
爽口、清熱、解暑,還能增進食欲。因為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糖尿病患者食用黃瓜,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
需要提醒的是,由脾胃虛寒導致的胃痛、慢性腹瀉患者最好少吃黃瓜,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期最好不要食用。
3、菊花
清香宜人的甘菊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還富含維生素及鐵、鋅、銅、硒等微量元素,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鼻咽癌,涼血明目。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但不宜長期連續飲用,一般3至5天即可。體質偏寒的人、脾胃虛寒的人最好少喝,以免損傷正氣,還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導致反酸。
4、綠豆
中醫認為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日曬而導致皮膚瘙癢、干疼,或有紅疹的人吃綠豆都有幫助。但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體質寒涼的老人、兒童則不宜。
5、苦瓜
苦瓜具有增食欲、健脾利胃、助消化的功效,除消暑清熱、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外,還有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但不宜過量,否則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
6、蜂蜜
《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燥”等功效,是“健康長壽的妙藥”。早上起床后喝一大杯溫蜂蜜水,有助化解暑熱。不過一歲以內嬰幼兒、糖尿病人、肝硬化患者都不能服用蜂蜜。蜂蜜還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
7、海帶
海帶不僅有助于清除體內的積熱,還可以對付因出汗過多出現的體力透支。大熱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海帶中含有的多種營養物質恰恰具有輔助降低血壓、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但中醫認為,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吃海帶后不要馬上喝茶,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
8、綠茶
炎熱的午后,喝一口清香的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每天喝三杯以上綠茶還可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喝綠茶具有養生、抗癌、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的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飲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提高耐熱能力。要注意的是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綠茶容易造成胃腸脹氣等癥狀;經期女性,經血會消耗體內鐵質,茶葉會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孕期女性、乳期女性:茶會影響乳腺的血液循環,會抑制乳汁的分泌;更年期女性喝綠茶可能會出現心跳加快、睡眠質量差等現象。
9、白菜
專家認為,白菜性味甘、平寒、無毒,有清熱利水、養胃、解毒的功效,尤其適宜脾胃虛弱或病后體虛者食用,并有防治結腸癌和習慣性便秘的作用。白菜煮熟后,別放置過久,以免細菌作用使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喪失帶氧能力,使機體因缺氧而引起皮膚、鉆膜發鉗、青紫等癥狀。
10、冬瓜
清熱解毒、利水消痰、除煩止渴、祛濕解暑。適用于心胸煩熱、小便不利、肺癰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癥患者。脾胃虛寒、腎虛者應少吃。
熱天飲食四原則
除吃對東西,專家認為,大熱天保健還要遵守四大飲食原則:一、飲食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二、多吃蔬菜水果;三、保證蛋白質供給;四、補充水和鹽分。
中醫專家指出,大熱天,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欲不振,所以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少吃油膩食物。另外早晚餐喝點粥,既可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高溫出汗容易引起水溶性維生素流失,尤其是維生素C,同時也應補充維生素B群。因此大熱天多吃蔬菜水果是十分必要的。
熱天人體蛋白質分解增加,小便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平衡,可出現如營養不良、腰酸背痛、頭昏目眩、體弱多病、代謝功能衰退等癥狀。因此蛋白質的攝入要適量增加,但不宜過多,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同樣的,當人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可造成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等元素。缺鈉就會加重缺水,這就為什么要提醒大家大熱天要注意補充水和無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