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員在“3·21”響水天嘉宜爆炸事故現場進行救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新華社響水3月24日電 題:為了生命 向火而行——江蘇響水爆炸事故現場救援直擊
新華社記者秦華江、沈汝發
迎著危化品罐的烈烈火焰,踏著一片片碎玻璃與鋒利的鋼渣,吸著令人頭暈目眩的滾滾毒煙……在江蘇響水爆炸事故中,江蘇近千名消防救援人員向火而行,開展了6輪次拉網式搜救,疏散搜救群眾300多人。
災難面前,用勇氣和毅力戰斗
廠區建筑被炸的到處都是窟窿,方圓數公里的門窗已成空洞,停靠在路邊的一輛輛汽車扭曲變形……“3·21”響水天嘉宜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災難。
“發生爆炸的是化工園區,在1.2平方公里的爆炸區域中心,集中了16個化工企業和1個污水處理廠。”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參謀長、事故處置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陸軍說,“讓人揪心的是,爆炸發生時,不少工人正在崗位上。”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爭人!
21日14時58分,接到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的警情,響水縣消防中隊中隊長趙毅立即用電臺呼叫全體指戰員配齊個人防護裝備,趕往現場。消防隊員們頂著大火、黑煙和毒霧,搶在事故發生后的黃金時間內,救出12名被困群眾。
兩個苯罐、一個甲醛罐,將近4500立方米的物料同時燃燒,釋放出巨大的熱量;每個化工廠原料、生產物料各不相同,燃燒的危化品液體、氣體蔓延;地上到處是瓦礫廢墟和裸露的鋼筋……
警情就是命令,江蘇省內各地消防力量迅即馳援。
無錫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一中隊班長周浩在趕到現場后,立即對著火區域噴射泡沫壓制火勢,在高溫熱浪的考驗下,他緊握水槍,始終沒有離開前沿陣地。
蘇州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一中隊中隊長楊剛與攻堅組成員戰斗在最前線,冒著高溫熱輻射和可能發生爆炸的危險,成功將4號火點撲滅,保護了臨近罐體安全。
22日凌晨,經過近千名消防救援隊員的艱苦努力,化工園區大火被成功撲滅。顧不得休息,他們又投入到新的戰斗,在廢墟中千方百計搜救被困人員。
科學作戰,防范化學品次生災害
大量化工產品的爆炸燃燒,讓這次火災的救援尤其艱辛。“和別的火災不同,這次滅火要防止產生次生災害,一定要科學作戰。”陸軍說。
在奔赴現場的途中,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的增援人員就不斷查看地圖并結合指揮中心推送的現場視頻了解廠區及其周圍情況,分析現場相關信息、單位基本物料的理化性質,為決策提供依據。
在爆炸點邊上,兩個苯罐和一個甲醇罐火光沖天,特別是其中一個罐炸開了6米的缺口,火焰熊熊燃燒。緊急之際,前方指揮部迅速敲定方案。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中隊中隊長羅華欣組織筑堤圍堰,防止流淌火蔓延。在隔開流淌火后,救援小組又對罐體發起全面撲火行動。
根據不同的化學材料,消防救援人員“對癥下藥”,采用了不同的泡沫。“滅苯罐火用水成膜泡沫;滅甲醇罐用抗溶性泡沫,效果最好。”陸軍說,三個罐體的火全部被順利撲滅,為搜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整個廠區各種液體氣體蘊藏的風險相互交織,破損的建筑物可能隨時坍塌。“考慮到爆炸威力,我們先調大型設備進去探路,確保安全后,再讓消防員搜索。”陸軍說,此次救援滅火、救援、控污一盤棋,科學排兵布陣。
搜救中,消防救援人員借助生命探測儀、熱成像儀等,精準定位,尋找被困人員。在之江片區,指揮部調集人員,一上午就搜救出9人,其中還有一名生還者。
不僅是一種職責,更是一種使命
“消防官兵,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救了我兒子。”這是一條讓連云港徐圩新區政府專職消防隊隊長助理王保玉倍感溫暖的短信。“雖然很疲憊,但把人救出來,看到這個短信,感覺自己的工作無比崇高。”王保玉說。
21日晚11時許,之江化工廠一操作間還有工人被困,接到救援命令后,王保玉立即和同伴趕往現場救援。快抵達現場時,由于空間狹小,背著氣瓶進不去。為了讓被困者早些脫離險境,他毅然解下氣瓶,強忍著有毒氣體,將一名被困人員從坍塌的混凝土下救了出來。
被困人員口鼻都是灰塵,說話不清,王保玉立即用自己的手機給他的家屬報了平安。22日3時10分,被救者的父親給王保玉的手機上發了感謝短信。“不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4時57分,結束救援任務的王保玉看到信息回復說。
在救援現場,這樣暖心的故事還有很多。正是它們,激勵著消防救援人員在火災現場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這不僅是一種職責,更是一種使命。
爆炸事故發生后不到3個小時,率先趕到的鹽城市消防救援支隊就在前方成立了滅火救援指揮部。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在當晚7點30分就成立了省一級的指揮部。
前方指揮部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坦率地說,睡不著。火沒滅,不放心,還有被困群眾,不放心。”陸軍在這兩天內只睡了一兩個小時。
“不放過一處,不漏掉一人。”24日下午5時,雖然過了72小時黃金時間,消防救援人員仍在結集大型機械,整裝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