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割麥客往往隨著熟透的麥子“遷徙”
天氣、農民和現代麥客的辛苦匯聚成一個豐收年
趁著修車間隙母親給盧寧飛遞來水和火腿腸充饑,這就是他的正餐。
父子倆正在爭分奪秒地搶修收割機
95后現代割麥客盧寧飛一天要工作16個小時,甚至更多。
記者文喜洋文王亞鴿攝影
本報訊5月底,洛陽丘陵坡地的麥子逐漸熟透,這給麥客們按下了“快進模式”。在這群割麥者中不乏“95后”,5月30日,記者來到洛陽伊川,尋訪這群追逐麥子、從麥海里“淘金”的人。
炎炎夏日,對勞動者而言,最難耐的就是暴曬。30日下午,記者在伊川縣呂店鄉符村見到了這里的農機大戶盧武卿,他被曬得皮膚黑紅,見面第一句話就是,“現在可沒工夫說閑話,正是忙的時候。”一邊說一邊打開瓶裝水,一口氣喝了3瓶。盧武卿有3臺聯合收割機,2004年購進第一臺收割機成為現代割麥客,如今,兩個兒子都跟著成了現代割麥客。5月28日開始,他指揮著倆兒子及其他親戚投入這場麥海淘金戰。這時,盧武卿大兒子打來電話:“機器壞了,快回來修。”盧武卿立馬騎上摩托車往麥地里趕。
下午3時許,在呂店鄉海神廟村,盧武卿的小兒子盧寧飛坐在聯合收割機操作室,嫻熟地駕駛著收割機收割、脫粒……趁著收割機要轉移到另一塊麥田的間隙,他向記者透露,他去年開始跟著家人開聯合收割機,每年都先在伊川收麥子,然后哪兒麥子熟了就去哪兒,去年去了河北磁縣、保定、邯鄲,那邊的種糧大戶也會跟他們聯系。這種每年一次追逐麥子的“遷徙”要持續兩個多月。
直到下午3點,盧寧飛還沒吃上一頓飯,他介紹,再過大約8天伊川的麥子收割完,他們就會“北上”,到那時吃不上飯會成為常態,全靠方便面、火腿腸充饑。“現在剛開始收麥子晚上12點就能睡,等到大面積收割的時候得打著燈收割到凌晨2點,睡覺還得看護機器,我們一般都帶著鋪蓋,晚上直接在麥地里鋪開就睡了。”盧寧飛告訴記者,“遷徙”過程中,麥芒在身上劃下一道道細長的血印,“洗的時候火辣辣的疼,不過一年就這兩個多月吃苦,比出去打工強多了。”
根據盧氏父子提供的信息,如果順利,兩個多月持續工作,最終一個麥季能凈賺20余萬元。提起這筆錢給家里帶來的改變,修機器的盧武卿停下手說,“今年8月份,大兒子就要結婚,幾年前家里也蓋了新房、買了輛小汽車,小兒子結婚也靠它呢”。
昨日,記者從洛陽市農機局了解到,今夏,洛陽共有4500余臺聯合收割機投入收割,其中來自陜西等地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達500臺。這意味著,至少4000位現代割麥客為了洛陽人的豐收,和盧家人一樣起早貪黑、追逐麥子“遷徙”,展示現代技術對農耕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