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洛陽發明家發明智能化秸稈制炭爐 秸稈變木炭

編輯: 時間:7/30/2015 4:07:55 PM 瀏覽:2118

 

洛陽發明家發明智能化秸稈制炭爐 秸稈變木炭

 

工人師傅正在整理炭塊成品

  秸稈炭是指以玉米秸稈、玉米心、樹枝、樹葉、鋸末等農作物為原料做成的炭,常被稱作“機制炭”、“木炭”,是一種新興的燃料。

 

 

洛陽發明家發明智能化秸稈制炭爐 秸稈變木炭

 

 

這個機器吃秸稈,輸出的不是霧霾而是秸稈炭。

  □記者 牛潔 實習生 寧少娟 通訊員 王占國 文 記者 王亞鴿 攝影

  核心提示|近幾年,“霧霾”成了熱詞,很多人認為,“秸稈”是“元兇”之一。昨日,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洛陽市有一民間發明者,發明了大型智能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實現了秸稈轉化為秸稈炭的規?;?ldquo;變身”,有利于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昨日,這一設備進行了調試試機,計劃今年3月份將正式投產。

  現場|經4道關可變秸稈炭,預計年處理量可達10萬噸

  昨日,記者來到了位于汝陽縣陶營鎮的洛陽亞天實業有限公司,一組制炭爐“屹立”在成片的玉米秸稈和煙稈后面。

  “秸稈要變成炭需要4道程序。”據工作人員介紹,首先,抓草機要將秸稈放入振動篩內,去除雜物。記者注意到,振動篩是鐵制的,遠觀像是一個大抽屜,不過,“抽屜”底部密密麻麻且均勻分布著小圓洞,以便雜物漏出。第二步,經篩選后的秸稈會進入烘干箱,除掉水分,這一過程需要兩個小時;第三步,“脫水”后的秸稈會被抓草機放入料斗、送到進料口,進入制炭爐;第四步,利用干餾技術(即固體或有機物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分解的反應),對秸稈進行加熱炭化。完成了炭化,炭化爐內的攪龍會將炭粉分離,并經出料口出來。

  “加熱到一定溫度后,秸稈會自然分解成水、炭和煤氣,這是秸稈制炭所用的原理。”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他們會將煤氣點燃處理,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避免空氣污染。

  傳統的秸稈制炭的技術在國內早已有之,但傳統的工藝需要先對秸稈進行粉碎、壓塊后才能炭化,其間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和人力,而如今可以直接將秸稈炭化,降低了能源、人力和時間成本。

  此外,目前國內企業使用的制炭傳統技術,很多都是“小打小鬧”,而該技術一年預計可處理10萬噸秸稈,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起源|霧霾困擾,刺激他向秸稈再利用技術發起挑戰

  記者了解到,該技術的發明者是洛陽市民間發明家——54歲的陶予敏,他也是該企業的負責人之一。

  陶予敏是關林辦事處練莊村人,1981年畢業于洛陽大學化學系,1983年,他辭去初中化學教師的工作,辦起化工廠。工作之余,“閑不住”的他一心撲在發明創造上。40年來,他獲得了20多項國家專利,包括煤氣渦輪發電機、三堿脫硫、小型內燃動力發電機組等,其中不少已轉化成了生產力。

  陶予敏說,之所以發明這臺制炭爐,還要從2009年秋天說起。當時,他開車到鄭州辦事,看到高速路沿途“秸稈焚燒”的現象比比皆是。“路段被濃濃的煙霧籠罩,個別路段長達幾十米能見度很低,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陶予敏回憶說,這一場景,深深“刺激”了他。陶予敏說,自己是一個“愛琢磨”的人,他決定向農作物秸稈的處理領域發起挑戰。

  艱辛|做了20多個設備才成功,成功后比中彩票還高興

  2010年,為了尋找突破口,陶予敏便“四處取經”,先后到駐馬店、濟源等多個地方的秸稈處理廠考察。他發現,除了傳統的將秸稈還田作肥料,秸稈氣化、熱解發電作燃料外,部分企業還在嘗試使用秸稈制炭技術,但是多數企業都存在規模小、能耗大、產量低、成本高、效益差的問題,企業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補貼,陶予敏決定以此為“切入口”進行研究。

  經過3個月時間的學習研究,陶予敏研究出第一臺小型秸稈制炭機,花費10萬元,可試用之后,雖然能順利將秸稈轉化成炭,但出來的秸稈炭含量太低,怎么也點不著。

  2011年3月,陶予敏又投入30余萬,再一次研制出一臺機器,從外觀來看,出爐的炭確實比較好,可依然是熱量低,利用效果不好。

  2012年10月,一臺大型三孔窯秸稈制炭設備“問世”了,此次研制歷時四個月,投入100余萬元,讓陶予敏欣慰的是,出爐的炭質量較高。但另一個問題來了,該設備操作復雜,浪費人工,經濟效益未達到預期,無奈只好舍棄,而這已經是陶予敏發明的第14臺機器了。“我經常搞發明創造,對于失敗早就習慣了,所以也從未想過放棄。”陶予敏說。

  2013年初,陶予敏終于開發出了大型智能化秸稈制炭爐實驗爐,且經檢驗,炭質量良好,成本、經濟效益均達到預期。從2010年到2013年,3年間,陶予敏已經做了20多個秸稈制炭爐。“當實驗爐實驗成功的時候,我比中彩票還高興,中彩票靠的是運氣,幾乎沒有付出,而發明創造不一樣,投入了太多的辛苦。”

  效果|能實現規模化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記者了解到,實驗后期,河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閆焉服、清華大學博士后也參與其中,主要負責設備的優化。據閆教授介紹,保守計算,該技術的投入產出比例為1:5,也就是說,5噸秸稈可以產1噸秸稈炭,而秸稈炭可以用到冶金(煉鐵還原劑、煉鋁用電極、鋼錠保溫劑等),化工(用于生產二硫化碳、碳化鈣、四氯化碳、木炭干燥劑、炸藥、蚊香等),建筑(混凝土特殊填料、絕緣材料、耐火材料等)等多個領域,市場前景廣闊。

  “預計一噸秸稈炭的產值能達到500元左右,利潤率不低于50%。”閆教授說,按照該設備一年處理10萬噸秸稈的能力來算,一年可產秸稈炭2萬噸,產值能達到1000萬元,利潤不低于500萬。

  此外,據介紹,兩年來,該企業共接收了3萬余噸秸稈,解決了汝陽縣三個鄉鎮的秸稈回收問題,其中,陶營鎮就是其中一個。據該鎮紀委書記韓濤介紹,該鎮大約有4萬畝地,每年秸稈產生量約為2萬噸。往年,為了秸稈禁燒,他們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清運費就要花去120萬元左右,收集之后,再送到電廠或者大型養殖場,這中間的收益微乎其微,只能“抵消”運輸費用。

  從前年開始,農戶們除了自家用一部分秸稈做肥料外,大多都會送到洛陽亞天實業有限公司,其中,每噸秸稈的收購費為120元,煙稈的收購價為每噸80元,不僅解決了秸稈的再利用問題,還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計劃|充分利用副產品,拉長產業鏈

  據介紹,該設備在產出秸稈炭的同時,還可以產生大量煤氣,同時還可以提煉出木質酸、木焦油、碳酸鉀等,可回收用于制作化肥、燃油等。

  據閆教授介紹,1噸秸稈可生產出300立方米的優質煤氣,按照優質煤氣市場價0.8元/立方米計算,產值約240元;另外,一噸秸稈還可產出20千克的木焦油,按照市場價3000元/噸計算,價值約為60元,市場前景同樣廣闊。

  閆教授說,今年,他們計劃進一步完善現有工藝,將秸稈副產品煤氣、木焦油和木質酸充分利用,逐步拉長產業鏈,擴大收入,增大效益。“屆時,每噸秸稈炭的產值將達到1200元左右,收益不低于600元。”閆焉服表示。“目前,洛陽市已有一些企業在嘗試利用秸稈制炭技術,但實現規模化、智能化的,該企業還是第一個,為秸稈再利用增加了新的途徑,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優化。”(大河網-大河報)